第4版:区域新闻·大同

“春秋十八载,风雨见真情”——左云妇女杜香云完美诠释孝心与博爱的相融

  “常言道‘一家人不容三家姓’,人家一家人五个姓照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和和美美,你说咋不叫人佩服。”见到记者,大同市左云县北六里村支书魏廷亮对杜香云直夸个不停。
  初次见到她,是在左云县云兴镇北六里村的一座院落里,红色的大门内是五间经过改造的大瓦房,宽大明亮的窗户上红彤彤的窗花透着喜气。
  记者进门时,穿着朴素的杜香云正在忙着做家务,午后的阳光穿过玻璃洒在她的脸上。她带着憨实的笑容,用围裙擦了擦刚做完家务的手,对记者说道:“人们都夸我,我觉得真没个啥,孩子们没了娘够可怜,我也是做娘的人,对孩子们好也是应当的。一个残疾老人又能吃多少,不就是多双筷子嘛!一家人安安稳稳、健健康康比啥也强。”
  一番交谈过后,记者了解到,杜香云生于左云县马道头乡,2000年因感情不和离异后,带着一双儿女改嫁于云兴镇北六里村的尹如和,而当时尹如和的前妻刚刚因癌症离世,留下了三个子女和因痛失爱女精神崩溃的养母。
  杜香云知道了尹家的情况,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义无反顾地赡养一位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无怨无悔地抚养丈夫的三个子女并培养成才,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孩子辍学,供读继子继女完成学业,用孝心与博爱把即将支离破碎的光景过得红红火火。
  尹如和与杜香云的结合引起了村民的讨论,人们纷纷质疑这个重组家庭能否解决好双方孩子们的抚养问题、老人的赡养问题,杜香云是否能接纳这位老人,又是否能够对尹如和的三个子女视如己出。面对质疑,杜香云用整整18年的时间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
  对于杜香云的爱与宽容,子女们说道,“虽然生母不在了,但我们并不可怜,老天又赐给了我们这样好的一位母亲,我们依然如歌里唱到的那样‘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就是这么普通的农村家庭,杜香云用爱将好媳妇的光辉照亮十里街坊,用粗糙的双手抚平这个家所有人的心灵创伤,用最朴实的行动折射出人性最美的本质。 (白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4-15期

  • 第2018-04-14期

  • 第2018-04-13期

  • 第2018-04-12期

  • 第2018-04-11期

  • 第2018-04-10期

  • 第2018-04-09期

  • 第2018-04-05期

  • 第2018-04-04期

  • 第2018-04-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