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本土电商能复制美团的生活服务吗?

  • 美团外卖每天都有例会。图为片区负责人向小哥们讲解工作注意事项。 本报记者 王昕 摄

  •   身为一个消费者,必须承认一件事情:消费习惯的养成不容易,养成后要改变也很难。可以说,消费黏性是众多企业梦寐以求的结果。
      现在,很多人出行用滴滴,旅游、找饭店用美团,更有很多年轻人直接用饿了么、美团外卖等点餐。大街上,各路外卖小哥骑着辨识度高的电动车风驰电掣,为消费者送去商品和服务,其背后是企业多年的消费黏性培养。
      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有很多电商服务项目本质并不复杂,为什么本土企业就做不到呢?

    生活离不开电商服务

      近年来,滴滴和美团等电商平台的忠实用户一直在扩大。
      刚用滴滴打车时,条件很优惠,每单有减免,节假日打六折,后来是七折、八折,再后来没折扣了。别的网约车未成规模,滴滴一家独大,但是用滴滴的习惯已经养成,没有优惠一样使用。
      使用美团主要是因为价格优惠。尽管知道原来价格也不会贵多少,但是感觉用了美团,看着手机上原价二三百元美团价一百多元的数字,心里还是有个小惊喜。美团刚推出时商家不多,记得在省城坞城东街的一溜儿商店,只有一个店可以用美团且只有一个人会用,他要有事不在就要给美团负责这片的小伙子打电话按步骤操作。那时店员需要将编码记到本上,然后给老板打电话,确认收到了这笔钱才能给拿东西。如果吃了觉得好给个好评,还会给几元钱的券,下次使用。倘若再配上图,评价字数多,美团送的券还会再多。就这么用,用成了习惯。出差也用,当地有什么好吃的和旅游景点乃至预定酒店,都用美团。
      再后来,共享单车进入太原。记者用的是滴滴打车里的OFO,一个月3元或者5元,随便骑。现在没了活动,骑一次1元,果断改骑公共自行车。
      有时候和同事朋友聊天,发现他们使用电商平台的业务特别单调:就是买衣服吃饭。就调侃: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那么多,为什么你们只用一两个?不会看电影、不知道能用于旅游,平台好伤心。本人除了用电商平台订餐打车外,用电商平台看电影简介、放映时间、挑座位。用电商平台查找附近的电脑维修清理店,过年时用电商平台找家政服务人员,使用不仅次数多,而且范围也广。
      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电商平台了。

    大平台强大在哪里?

      做起来的电商平台,强大在哪里?
      作为不懂技术的人来说,最大的感慨就是:大数据真的很强大。
      4月13日,记者收到一条万民药房发的短信,通知一个药品有活动。细思极恐——到药店买了几次药,企业大数据就根据我的买药习惯,归纳总结。综合服务平台更是强大,购物、吃饭、旅游乃至买书的信息一直保存,只要打开相关页面,就会根据你浏览过的商品提供更多选择。
      经过几年的发展,记者居住的小区已经成为居住环境不好但餐饮成了气候的小区。打开手机的美团页面,一点美食,直接就告诉你小区今天哪个饭店是几折,根据定位算出距你家多少米。
      4月15日中午一点,当记者和朋友走到小区负一层的旋转火锅店时,傻了眼:每个餐位都有人,单人餐位满了,旁边的四人餐位也满了,要吃就要等。
      店主小张是个精干的小伙子,他告诉记者,火锅店开业两三个月了,效益还可以。众多的网购顾客中,50%以上用的是美团,已经有1000多单。作为餐饮行业,有很多网站都要给他们做推广,不管用谁的网站,都会给对方相应的佣金。另一方面,网站运营人员直接上门洽谈,已经有一整套规范规则了,也省了自己打广告、派发传单,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事情。他感觉比较省事儿,只不过把该出的广告费用日后分摊在每一单的佣金中而已。小张的店面装修期间就有美团等网站人员沟通联络,他也觉得美团已经比较成熟,用的人也多,就合作了。此外,最近麦小贱也在推广,每天10元现金随便拿,于是,他的店门口站了一个麦小贱的大招贴画。
      小张说,麦小贱是本土生活服务平台,采取会员制。不管哪种平台,人家帮忙宣传推广,该挣就挣,做生意不能纠结别人挣你多少,而要看你通过对方挣的有多少。他觉得现在本土生活服务平台不好做,或者说做不到美团、百度糯米的程度,除了时间有先后外,资金量跟不上,最关键的是运营和管理能力有差距。赔钱打口碑是一时的事情,不可能一直赔下去,投资者也不愿意资金打水漂。在有限时间里能不能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使用产品并产生消费黏性,用得住,运营和管理能力是决定因素。
      “不管巨头竞争过程如何,最终结果无非是要么寡头分摊市场,要么最后一家独大,其余的小企业自己挣扎。”这是尝到了电商服务平台好处的餐饮业从业人员小张的结论。

    本土电商各自有选择

      电商平台也开始跨界渗透了,美团开始做网约车市场,滴滴则开始做外卖运营。
      市场竞争的最大获利者应该是消费者。买药的数据都能整理,为什么本土的电商和做大数据的企业不做生活服务平台或者不参与这个市场的竞争呢?
      在多年的采访中,记者也认识了一些省内做互联网和电商的企业家。事实上,作为业内人士,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各种平台在山西的应用实践,只是在具体发展中或者找到了自己的路子,或者有了别的想法,做出了我们一般消费者不太了解的业务。
      曹先生是一家大物流集团在山西新设的电商平台总经理。他对记者说,“电商综合生活服务在2012年左右不错,现在已经不好做了。不是说不能做,还是可以做,之所以现在人都不做,是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烧钱的年代了。都在谋求相互借力,国内一般企业对电商的概念还是很模糊。不知道为什么去做,怎么去做?都是在跟风。”曹先生目前致力于用物流网络从农产品产地直接对接消费者,努力做到“新鲜到家”。
      王华虎是山西最早做互联网电商的年轻人之一。从2005年读本科时开始创业,如今身兼山西无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山西晋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不仅利用自己的平台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也培养农民自己做电商。他认为:市场是不缺的。从十几年前到现在,山西本地网民的覆盖率及消费能力非常强,在全国都排前列。滴滴美团等拿下山西同城市场也证明市场需求客观存在。从互联网创立到今天,技术一直都是扁平化的,含量都不高,本地做不了也可以外包,成本较低。专业人士检验互联网企业是否靠谱,有自己的方法,比如说查独立IP和流量。运营和资本能力的缺失才是互联网本地化失败的根本原因,导致山西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做不大,只能一分一毛地赚钱。
      百得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行业云服务的新三板企业。公司立足山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服务,专注行业软件解决方案,提供行业云平台建设、云资源运营与安全服务等。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百得在做了山西农业云之后,最近主要是延续农业方向的大数据服务做专业数据。说起百得和美团等生活服务平台的业务区别,该人士表示:生活平台是纯技术开发的定制软件平台暨电商服务平台,百得做的是功能型软件,公有云平台。如果说生活服务平台是城市的一个商场,行业云平台就类似于城市规划。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对于做不做生活服务平台,无论互联网技术企业还是电商企业,都没有绝对意义的做就好不做就不好、山西本土企业有没有面子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任何一个企业从开始做到做起来或者倒下去,都有很多因素。山西互联网基因和土壤先天不足,要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做大做强或者做小做精,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的选择,但是大家也都真心希望有特例,希望山西的互联网企业能在中国乃至世界有一席之地。

    本报记者 崔晓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4-17期

    • 第2018-04-16期

    • 第2018-04-15期

    • 第2018-04-14期

    • 第2018-04-13期

    • 第2018-04-12期

    • 第2018-04-11期

    • 第2018-04-10期

    • 第2018-04-09期

    • 第2018-04-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