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3111”工程
本报长治4月22日讯(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白雪峰) 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长治县深入实施“3111”工程,打造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三大农业产业集群,发展10万亩生态农业经济带,创建100个美丽宜居乡村,培育100个农业产业园。
打造三大农业产业集群,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苏店、郝家庄等北部乡镇,依托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各村的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设施农业产业集群;荫城、振兴等南部乡镇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农业观光园等,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群;以振东五和、潞卓商贸等6家省级龙头企业,芸生粮业、铁府陈醋等8家市级龙头企业,844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通过“生产+加工+科技”模式,大力开发五和食品等特色名优产品,打造品牌效应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10万亩生态农业经济带,挖掘现代农业功能。通过推进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振东集团和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优势,合理规划种植结构及品类;充分挖掘现有农业加工企业潜力,积极对接或引进大型农果加工类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完善种植、收储、销售、加工全产业链,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多赢格局。
积极创建100个美丽宜居乡村,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家园。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行集中供暖、“煤改气、煤改电”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污水无害化处理、农村厕所革命,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扶持培育100个农业产业园,增强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土地经营权的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依托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公司,按照主导产业突出、一二三产联动、经济效益显著等要求,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