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转型发展春意浓 喜看大同大不同

  • 大同市能源革命科技创新产业园。 本报记者 杨晓明 摄

  •   今年,大同市共安排重点开复工项目176项,总投资1616.4亿元,4月集中开复工项目有109项,总投资1270.5亿元。这既是围绕省委“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任务、深入贯彻全省转型项目建设年重大部署的大同行动,也是集中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能源革命、对外开放、工业振兴的大同路径,标志着该市全面拉开了当好能源革命和对外开放两个尖兵、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路的大幕。
      扭住项目不放全市上下亮出精气神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以钉钉子的精神,从初一抓到年三十,保持‘五加二、白加黑、雨加雪’的状态,多为发展想办法,少为困难找理由……”在今年3月召开的大同市两会中,对全年项目转型建设工作立下了军令状。
      2017年12月8日,由书记、市长,同煤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大同大学书记、校长任组长的能源革命领导组正式成立,由该市经信委牵头为组长的运行监测服务小组正式运行,其突出智囊团、指挥部、突击队的定位,与各职能部门力量整合、职责协同,督促督办重大项目推进,着力形成统筹部署、全力攻坚的工作局面。
      回首2017,大同市突出大局意识、担当精神、结果导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实的工作作风纵深推进项目投资工作。市住建委5天建成中银纺织项目2350米施工道路,供电公司6天架设3.4公里电力线路,大同县10天打成188米深井,市工商局1个半小时为中科院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办理工商注册手续,市政府与同煤建立常态化例会工作机制,5次深入集团对接项目、共谋发展,首次例会为同煤解决13个问题……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同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氢都”“能谷”“新能源产业之都”。一年来,招商引资步伐、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大动作接连上演,大同掀起了势不可挡的产业转型风暴。
      抓住转型核心加快创新高标准平台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支撑。重点项目承担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也关系着大同今后的发展质量和发展体量。
      去年,大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1.8亿元,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9.3亿元,增长7.0%,增速列全省第一,但全市经济总量仍旧偏小,综合实力与全国13个较大城市和全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高质量高体量的项目数量不够多。
      大同是全国知名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煤为主的能源经济发展久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煤炭行业举足轻重。为此,大同市围绕能源革命,去年12月8日,成立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制定新能源产业规模在未来10年达到1000亿元的总产值目标。此举意味着大同市将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新能源之都。
      工业振兴则是推动大同市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强力引擎。今年,大同市制定《大同市关于实施“能源革命尖兵”2018·十大工程突破行动方案》和《大同市关于实施工业振兴2018·百项转型项目建设行动方案》。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靠一个个高质量项目来支撑。今年上半年,全市总计开工工业项目176项,成功引进北京汉能、深圳科陆、雄韬股份、香港正道等大型清洁能源集团,签约落地总投资416.8亿元的转型标杆项目28个。这些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项目、大项目,也是大同发展潜力的重要部分。
      同时,今年大同市将继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主动对接大企大院大校大所,努力打造创新成果产业化高地。
      注重过程管理将项目工作压紧压实
      “作为企业家,我们担心的不是投资风险,而是‘速度’,在这片沃土,我感受到了大同市在思想上的开放以及办事上的速度,我有坚定的信心和更高的热情让我的项目在这里开花结果……”河南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崔培军在项目开工仪式上感慨万分。
      项目转型建设年,大同市注重过程管理,突出抓监测,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工业经济运行服务组,从经信、煤炭、财政、国税、地税、统计等6个部门抽调10名干部,专门腾出办公室,对工业经济运行进行“六个一”监测服务。
      所谓“六个一”,即每月用一旬时间到企业监测服务,了解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月清零一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事项;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议;每半年对工业经济运行目标进行一次评估;每半年对部门支持工业转型进行一次考核,并纳入对部门的年度考核;全年对工业经济运行目标完成进行一次奖励兑现,确保制约企业运营效益的各类因素全部消除,实现无障碍发展。
      规划图变成效果图,效果图变成施工图。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潮正是大同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找准问题和难点,注重过程管理,健全跟进落实机制,将工作压得紧、抓得实的具体体现。

    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仝雄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4-23期

    • 第2018-04-22期

    • 第2018-04-21期

    • 第2018-04-20期

    • 第2018-04-19期

    • 第2018-04-18期

    • 第2018-04-17期

    • 第2018-04-16期

    • 第2018-04-15期

    • 第2018-04-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