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2%。
4月26日,太原海关公布,今年1季度,山西省进出口总值30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高于全国整体增速4.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居全国第23位,增速居第12位。
可以说,一季度全省经济起步较好,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升,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进出口业务打下了基础。
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
太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省出口增长5.5%,进口增长25.8%,高于全国14.1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和周边省份中,绝对数额排名靠后。
我省进出口业务中,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一季度增长13%。一般贸易平稳增长13.4%,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71.2亿元,增长9.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5.9%,已是半壁江山。国有企业进出口88.9亿元,增长21.4%,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9%,民营企业进出口小幅增长。
主要贸易伙伴中,我省对欧盟、美国、金砖国家进出口下降,对中国台湾进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9.9亿元,增长2.4%。
全省7个市进出口实现增长,吕梁市增长56.2%,增幅最大。6市出口实现增长,临汾市以增长32.8%排第一。
富士康太钢两企独大
在我省的出口产品中,手机出口值微增,钢材出口量价齐升。
一季度,山西省手机出口530万台,货值93亿元,分别下降6.3%和增长5.7%。出口钢材31.9万吨、37.1亿元,分别增长5.6%和增长19.4%。其中,不锈钢出口26.5万吨、32.7亿元,分别增长24.5%和24.6%。手机和钢材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6.8%。
大类商品中,山西省机电产品出口112.9亿元,增长2.9%,占全省出口的66.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7.3亿元,增长2.3%。传统单项出口商品中,出口焦炭1.9万吨、0.4亿元,分别下降37.1%和23.6%;出口煤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12.2%和34.1%。同时,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矿产品等冶金原料进口增长。1季度,山西省机电产品进口增长16.9%,占全省进口的53.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增长18.1%。传统大类进口商品中,钢铁等金属及制品进口增长95.3%。
进出口企业中,富士康山西各公司进出口164.7亿元,同比增长9.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3.8%,进出口超五成。太钢进出口增幅明显,进出口63.5亿元,同比增长36.2%,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0.7%。富士康、太钢两者合计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4.5%,两家独大。
本土企业的增长更快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和3月我省单月进出口值都超百亿元,2月受春节影响单月进出口为83.9亿元,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13.7%,基本保持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平稳向好的态势。
太原海关有关人士分析,我省一季度进出口增速发展较快,主要受占山西省进出口值过半的富士康影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富士康进出口保持基本稳定,但今年一季度同去年四季度环比下降13%。如果不考虑富士康山西各公司的进出口,则一季度全省进出口同比增长18.7%,环比增长5.6%,增长速度更快。
出口方面,一季度全省出口增长5.5%,其中手机出口93亿元,增长5.7%,拉动全省出口增长3.1个百分点。钢材出口37.1亿元,增长19.4%,拉动出口增长3.7个百分点。手机出口同2017年第四季度相比(手机出口102亿元)环比下降8.8%。钢材出口同比数量增长5.6%,货值增长19.4%,主要受益于价格上涨。
进口方面,一季度全省进口增长25.8%,其中进口镍及其制品7.4亿元,增长3.3倍,拉动进口增长5.2个百分点;铁合金进口20.5亿元,增长49.5%,拉动进口增长6.3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进口31.4亿元,增长17%,拉动进口增长4.2个百分点;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0.6亿元,增长62.4%,拉动进口增长3.8个百分点。
可见,山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升级、更新、换代后,还是有自己的优势,对未来山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报记者 崔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