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笔者在太原参加了一个简朴而有意义的婚宴。新郎刘君,是一位普通劳动者,更是一位多年如一日的公益人。
刘君,我省五寨县人,从小就立志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1985年春,上中学的刘君每个月伙食费五元,他拿出一元捐给“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献爱心活动,这是他最早的公益捐款行动。
1993年10月,从媒体上得知联合国财政出现危机后,刘君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信,表达一个中国青年对世界和平的热爱。收到加利的回信和一枚象征世界和平和国际友谊的邮折后,他备受鼓舞,努力攒钱并兑换成56美元寄去联合国,寓意是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共同热爱世界和平。
刘君擅长书信写作,同时也思考和实践如何在基础教育界普及书信教育问题。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在自己供职的《山西科技报》开设“书信小作家”栏目,共收到应征稿件12800多件,同年选发118篇,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征文中的某篇代表作还被选送到瑞士参加“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
1995年9月,第四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刘君得到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委托常务副秘书长伊斯玛特·基塔尼先生的亲笔题词,鼓励他做好《万国邮联书信集》的出版工作。经过5年的辛勤耕耘,《万国邮联书信集》终于在1999年8月正式出版。
热心公益的刘君,十分节俭,常常是一个面包一瓶矿泉水对付一餐,但是在帮助寻找走失儿童、为贫困学生捐款等事情上从不手紧,一捐就是好几个月的工资。
2001年,刘君有感于道路拥堵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用铅笔在A4纸上画出了太原市交通十字路口的“左弯待转区”示意图,太原市交警支队采纳了刘君的建议,经考察论证在全市实行。
2004年4月,刘君离开太原赴京创业,开始了“邮政书信科教式”的文化产业生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刘君的公益人生,展示了劳动者的风采。
徐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