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中车永济电机公司机加分公司变流器组装班的生产现场,员工们身着工作服,或穿梭于箱体中铆接测量,或手持焊枪行云流水……都在紧张有序中。这是他们工作的日常。
30名班组成员主要承担机车、动车牵引电机、双馈风力发电机等机座的组装、焊接任务,他们精心制造的产品相当于“高铁心脏”、“风车心脏”的支架,必须“零缺陷”。他们和驰骋的高铁、旋转的风车一样充满活力,60%是85后,还有五六个90后,年龄小但资历深。班组成员中,一半的人具有国际焊接资质,技师、高级技师人数逐年增加。产品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产品正点率始终保持100%。
追求“零缺陷”,必须抓住重心。质量就是班组的重心。规范工艺标准,严格遵守工艺纪律,不突击、不蛮干,而是要精干、巧干,成为班组员工的共识。为此,该班组通过持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考核,鼓励员工技术革新,逐步形成了强责任的意识和创新文化。箱体板材的厚度大约在2mm~5mm,薄板焊接变形是长期困扰班组电焊工的难题,他们通过科学计算变形量、反变形量,调整焊接顺序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变形,降低焊接应力,自创了一套套高效高质作业法。
实现质量“零缺陷”,必须树立坚定决心。“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这是变流器组装班平凡而朴素的追求和决心。他们秉承“检查上工序,干好本工序,服务下工序”的工作准则,持续改进生产组织方式,增强异常响应能力。配件质量、设备故障、工艺流程等问题,班组倡导“首接责任制”,及时反馈沟通,缩短处理问题的时间。针对各类机座配件繁杂,他们及时梳理汇总反馈,有效保证配件配送到位、加快流转。在组装、焊接过程中,施行新老搭配、技能高低搭配,既保证生产进度,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实现质量“零缺陷”,还必须有恒心。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产品即人品的理念是班组成员班前喊话的一句常用语,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已经渗透在脑中、心中。他们认为,产品质量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检出来的,只有这样发自内心的自觉,才能坚持精益求精,实现“零缺陷”。
如今,针对生产难点、工艺技术关键过程、特殊生产过程等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已经成为该班组的一项常态性工作。由他们设计制作的YJ85A机座吊挂焊接专用胎具,为公司节约了4台焊接变位器的费用投入,节约采购费用近20万元;通过组织全员参与小改小革活动,自制各种工装焊接胎具50余种。先后解决了风力发电机机座支撑管的立向上焊接、管板水平位置障碍焊接、直通长焊缝的焊接以及标动车顶部框架变形等20余项质量攻关课题,抓重心、立决心、守恒心,让这个年轻团队面对工作任务能干、会干、巧干,他们在坚持“三心”中奋斗着、成长着……
本报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