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省确定的“转型项目建设年”,为贯彻落实好“转型项目建设年”的各项工作,奋进的吕梁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做好了开启新征程、实现新作为的准备。
4月13日,吕梁市“转型项目建设年”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离石区启动。同日,全市13个县(市、区)58个项目集中开工,这标志着吕梁在转型项目建设中迈出了坚实一步,吹响了抢抓项目开工黄金期的嘹亮号角。
可以说,这是吕梁抢先抓早、创先争优的又一个新开端。作为山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吕梁如何摆脱曾经“一煤独大”的发展格局,在转型发展中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带动全市经济蓬勃发展?吕梁自有一本“转型建设经”。
超前谋划 真抓实干确保项目高质量发展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吕梁市市长王立伟就紧扣“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目标,主持召开转型项目建设推进会,对该市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进行安排部署。
将开发区作为项目落地、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加快设立、扩区和“五规合一”步伐,积极推进“三化三制”改革,认真落实土地等要素保障,全市域推开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搭建品牌招商平台,创新模块化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实现优质精准招商;围绕大数据、铝工业、焦炭、酒业等主导产业,及早谋划好作家节、酒博会等展会论坛,持续扩大枣儿红了、土豆花开了等活动知名度。
同时,积极推广“政府+金融机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基金模式,充分发挥已成立的中睿、焦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铝基新材料等产业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煤焦化、煤电铝材、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旅游等转型项目。
另外,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大资本、高科技、名品牌、强企业对接,每个规上企业、资源型企业至少引进上马一个转型项目,推动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企业升级;引导规上企业、资源型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共同入股,试点建立产业转型基金,重点支持县域转型项目发展,切实把项目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抓手,为推进“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建设和实现“双保双创”年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三个一批”实行项目包联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
项目建设是撬动吕梁经济发展的“总开关”,是牵动吕梁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为实现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吕梁市发改委建立了2018年全市建设项目库并进行动态调整管理。
同时,推行万名干部入企帮扶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直至投产”项目包联工作制度。坚持市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市直主要经济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包联,重大项目主要领导亲自包,让企业真正享受到“保姆式”服务,从而实现抓项目建设“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的目标,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热潮。
目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库共507个,总投资2003亿元,其中的232个转型项目的审批手续已办结93个,年计划投资297亿元。
此外,该市积极开展“前期手续集中办理月”“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对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部建立台账,要求每日报告项目情况,对当天开复工项目报告销号,并将项目开复工现场视频或图片上传该市转型办备案留存。
招商引资 蹄疾步稳优质项目集中落位
“我们决定投资87亿元,在吕梁建设通用航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就是看中了吕梁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北京瞻望世纪航空公司副总裁任多默在不久前汾阳举办的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上对记者如是说。
近年来,吕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绣花”功夫,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该市获得了“中国区域最佳投资营商环境城市”荣誉称号。
招商举措新。该市出台了《吕梁市关于改革和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及奖励方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会展招商、委托招商,鼓励探索市场化招商,以改革创新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招商工作实,瞄准央企、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围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参加和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
同时,继续举办好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土豆花开了、枣儿红了等15场招商活动。在4月21日首届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贸易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投资类项目36个,涵盖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物流、农产品加工、经济产业园区等领域,总投资213.5亿元;贸易类项目48个,贸易额达到10.12亿元。
项目就是责任,项目就是担当。目标已定,部署“趁热打铁”,行动“快马加鞭”,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吕梁以奋起直追的昂扬斗志、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奋勇争先的雄心壮志,为吕梁转型发展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郝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