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区域新闻·大同

纤纤刻刀书写匠心人生

  开栏语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他还曾在多个场合向全国人民发出奋斗动员令:“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这些“动员令”,充满了对奋斗者的敬意和对劳动者的尊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这个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本报今日起开设“新时代 奋斗者的故事”专栏,敬请关注。
  樊权,一个隐匿在恒山大山深处的民间艺术人。可能你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如果你看到他的雕刻,一定会被震撼,他能给一枚小小的橄榄核赋予新的生命。
  4月29日,走访大同市浑源县,有幸在王庄堡镇小寺村结识了这位朴实聪慧的山里汉子,面对他的一件件匠心独运、刻画入微的手工制作作品,既感受到作品中深深蕴藏的源于灵山秀水的灵性,更从内心由衷对一位匠心筑梦不懈努力的坚持者充满钦敬之情。
  樊权,1971年出生,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对核雕这种本来在南方盛行的艺术制作产生了兴趣,于是在耕作之余,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项他喜爱的事业当中。
  “我觉得咱也能行,多下点辛苦,多动动脑筋,只要心到、辛苦到,就没有干不好的!”虽然不太多言辞,但樊权的自信和执着溢于言表。
  几年来,他就是自己的老师,每天研究怎样能雕刻出形神兼备的小玩意。“主要靠自学,这里哪有老师!但自学有自学的好处,很多时候,劳作和这里的山山水水,都会让我灵机一动。”在一次次尝试和努力下,当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换成货真价实的100元钱时,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的感觉让他倍觉欣喜。
  为了更好地进行雕刻,樊权自己动手筹备了各种雕刻工具,仅雕刻刀一项,笔者简单数了数,就有大小不同的20多种。
  简单的不足10平米的房子,一张简易小桌,一盏灯,若干刀具,组成了“樊权艺术工作室”。
  樊权的雕刻原料,以橄榄核为主,除此之外还有恒山六道木、山桃核等,有时,一段不知名的山里硬木在他手里都能变成艺术品。
  “咱们恒山本地的货将来应该更多些,这应该很有市场。”樊权说他喜爱雕刻,但他不会表达自己,更不擅长将自己的作品向别人介绍。对于未来,他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在完善自己雕刻技艺的同时,能够让更多村民认识和了解手工雕刻,让更多村民加入到这个队伍,特别是多利用本地材料,“让这山里的宝贝换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愈是细微,功夫愈精,价值也愈高,愿樊权在远离烦嚣的核雕世界越走越远,走出一片辉煌天地!(张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16期

  • 第2018-05-15期

  • 第2018-05-14期

  • 第2018-05-13期

  • 第2018-05-12期

  • 第2018-05-11期

  • 第2018-05-10期

  • 第2018-05-09期

  • 第2018-05-08期

  • 第2018-05-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