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山西传统工艺的明天值得期待

  每周周末,总有很多人会走进太原南宫古玩市场的店铺里,欣赏展示柜里的镯子、簪子、银葫芦、银锁、墨盒、香炉、铜镜、烟锅……都会惊叹古人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都会佩服那时的工匠竟能如此巧夺天工,当然也会庆幸有这样一群人致力于老物件的挖掘、整理、保护和收藏。
  从表面上看,这种挖掘、整理、保护和收藏是一种功利行为,是一种商业活动。但是,正是由于有了商业因素的介入,这些老物件才能得以一代代传承,才能穿越时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种进入收藏之中的传承品,生产工艺基本上都已经失传。
  历史上的山西,不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传统工艺实力雄厚。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器“刑鼎”到唐代诗圣杜甫赞誉的“并州快剪”,从嘉庆年间进贡皇宫的“潞州丝绸”到近代“万里荫城”的铁货,还有龟龄集和定坤丹、绛州木版年画、平遥推光漆器、中阳剪纸、广灵染色剪纸等等。但有很多传统工艺都亟待抢救和激活,比如,沁源县中峪乡渣滩村老郑家的麻纸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虽然比“蔡侯纸”晚了近千年,却与其在制造工艺上一脉相承。然而,随着纸张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手工麻纸早已不复当年的盛景,制作技艺也濒临失传……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文化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有序、文化价值提升、保护路径清晰的新格局逐步建立,我省传统工艺的优势进一步显现,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国传统工艺保护传承的示范区和振兴发展的先行区。”
  该意见还明确,要深化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上党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河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碛口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传统工艺类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大力推进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发展,体现文化生态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基本理念,实现相关传统工艺项目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这对山西传统工艺而言是极大的利好。可以预见,随着振兴计划中各项措施的落实,必将会创造出一批新的商机,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出现一批新的市场。比如,为实现重振紫砂的梦想,目前,平定与宜兴有关方面的合作已经进入了实操阶段……
  简言之,有了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关注,山西传统工艺的明天值得期待。

雷清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20期

  • 第2018-05-19期

  • 第2018-05-18期

  • 第2018-05-17期

  • 第2018-05-16期

  • 第2018-05-15期

  • 第2018-05-14期

  • 第2018-05-13期

  • 第2018-05-12期

  • 第2018-05-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