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市县新闻

“悠然阳城”启新程——阳城县大力开展“见新见绿”工作纪略

  近年来,阳城县始终坚持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阳城时,对阳城县做出“见新见绿”的评价和指示,让这个素有煤炭大县之称的全国重点产煤县走出了一条“产煤不见煤、产煤不烧煤,产煤少卖煤,产煤不靠煤”的绿色发展之路,开启了“悠然阳城”发展新征程。

一煤独大产业破局,新能源焕发生机


  “煤炭,给城市经济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魔咒,甚至,会招来灾难性打击。”阳城人早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由于3#煤资源不多,从2012年起,我们就一直致力于破坏资源二次回收的技术研究。”面对煤炭带来的魔咒,阳泰集团尹家沟煤业率先遭遇到3#煤资源匮乏的阵痛。
  所幸的是,该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见新见绿”的指示,未雨绸缪,在魔咒来临之前,极早致力于上述技术的研究,积极忍痛转型,承担起了惠及千家万户的配套实施集中供热工程。
  据了解,尹家沟煤业破坏资源二次回收技术五年来共回收3#煤优质资源28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9亿元,为国家上缴利税4.5亿元,实现利润2.6亿元,而在集中供热工程中,该矿突破了县城高差128米、乡村高差240米的技术难题。
  五年内,共投资7.5亿元,铺设主管网70公里,二次网300公里,建设换热站97座,实现供热567平方米,使3.6万户居民、10万人受益。
  “摆脱煤炭依赖的思维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能源改革的尖兵。省委书记骆惠宁的这番话,切中要害,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阳城县县委书记窦三马说,“能源革命就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单纯依靠煤炭的固化思维,从思想到行动上完成一次深刻的转变,把依靠煤变为不靠煤,积极培育多元化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旅游发展再探新路,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煤炭,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时,往往会让人很依赖。”这一点,阳城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于是,阳城县利用煤炭,将5A级景区皇城相府送出了国门,推向了世界。同时,利用煤炭,将蟒河景区十余年的体制争执规范理顺,一步到位,建成了4A级景区。一黑一绿,相映成趣,浑然天成。
  阳城县“地下扶地上、煤炭助旅游”的发展思路除打造了上述两个景区,还确定了以该县阳泰集团(煤炭为主体的企业)为开发主体开发以“华北地区保存最好的喀斯特封闭式洼地、亚商山草甸类草地和远古文化、商汤文化”而闻名的析城山。
  然而,以煤炭助旅游稳步而快速发展的成功摸索,却未能让阳城人敢稍有懈怠。“见新见绿”如同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航程。
  “旅游作为阳城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四全四游的格局已经形成,2017年我们重点抓了一圈、一线、一廊、一园的建设,阳城全域旅游已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在阳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史小林看来,全力抓好乡村旅游设施升级、景观升级和旅游产品创意升级,势必会极大地丰富全域旅游的内涵。

三大工程标本兼治,“悠然阳城”宜居宜游


  “煤炭,在2017年雾霾治理的敏感年份,成为众矢之的。”阳城县也毫不例外。
  当北方进入供暖季后,由煤炭燃烧造成的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为此,阳城县积极采取了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和气化阳城两个方面的措施,以减少燃煤污染。
  事实上,阳城县从2009年以来,为全面落实“见新见绿”,就在生态环保领域大手笔实施了蓝天阳城、清水阳城和生态阳城三大工程,以推动阳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7年,我们通过大打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284天以上,四项指标得以全面下降。”阳城县环保局局长蔡树峰介绍。
  不仅如此,阳城县还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锅炉提标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投入数亿元用于县城和农村冬季清洁取暖联片工程,实现了全县396台燃煤锅炉全面完成清洁能源改造。
  对于今后的发展,阳城县县委书记窦三马更是信心满满:“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和坚信习近平总书记在阳城关于‘见新见绿’的评价和指示,多举措激发全县上下的斗志和干劲,撸起袖子,奋发进取,让总书记的指示在阳城大地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郭学良 白军社 牛志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20期

  • 第2018-05-19期

  • 第2018-05-18期

  • 第2018-05-17期

  • 第2018-05-16期

  • 第2018-05-15期

  • 第2018-05-14期

  • 第2018-05-13期

  • 第2018-05-12期

  • 第2018-05-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