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4岁,个头小,皮肤像榆树皮一样粗糙,智力低下……5月中旬的一天,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改秀接到这样一个病例。
“真是太可惜了!”张主任感慨。“这是典型的甲状腺素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如果及时干预,这个病症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更不至于影响智力发育。”
然而,在临床诊断中,不注重身高发育而延误病情的例子还有很多。
身高不达标就是矮小症吗?
“孩子可能是长得晚,你们儿子儿媳俩都那么高,孩子肯定不会低。”看着2岁多的孙子比小区院里的大多同龄孩子低半个头,张奶奶心里其实也有疑惑:“给孩子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为什么孩子还是长不高?”
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身高增长水平反映了儿童线性生长状况和骨骼生长良好与否,也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面对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不少父母会认为是孩子长个分为“早长,晚长”,现在矮一点没关系,以后还会长。
“正是不少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让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致遗憾终生。其实,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张主任告诉记者。
那么,什么是矮小症呢?张主任告诉记者,矮小症是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生长发育曲线的第三百分位线以下。简单地讲,就是100个同龄孩子按身高由低到高排队,排在前三位的孩子就属于矮小症。正常孩子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89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5-8cm。2~12岁儿童平均身高可根据年龄(岁)×6+77(厘米)粗略估算。
目前,我国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需要治疗的4-15岁患儿约有700万。然而每年就诊患儿不到30万,真正接受治疗的不到3万人。
事实上,大多数基层儿科医生缺乏身材矮小疾病的诊治知识,无法做到疾病确诊和有效转诊。因此儿童身材矮小的就医、诊断和治疗总是过迟,经常有超过15岁的矮小症患儿前来就医,虽然经过治疗,身高能有所增加,但要想达到成人最终的平均身高已不可能。
4岁是儿童矮小的分水岭
“梅西和武大郎都曾是矮小症患儿,梅西通过治疗摆脱了矮小的命运,成就一代伟大的足坛巨星;而武大郎放弃治疗,只能一辈子仰望别人。”张主任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耽误了孩子身高,就等于耽误了孩子的未来。因此,矮小症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身材的高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终身高的70%-80%由遗传因素决定,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生活习惯、疾病、激素、性成熟早晚等后天因素占20%-30%。遗传因素表现为不同种族、家族中个体体格发育差异,如身材高低、发育迟早等均与遗传有关。
“如果在孩子四岁的时候,家长发现自家宝宝的身高偏矮,那么家长就需要多加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儿童矮小症的前兆。”张主任告诉记者,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
张主任分析称,4岁以前,身高的增长主要靠营养、护理。4岁之后,身高增长主要依赖生长激素调控。此时人体内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的分泌调节已基本成熟,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形成,从身材上可以看出是否存在缺陷,这些因素对今后的生长发育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判定身高矮小都有哪些指标呢?张主任指出,如果孩子两三年裤子都能穿,掉了的牙很长时间都不长,上学总坐第一排。此外,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每年生长速率是否达标,有其科学的判定标准:3岁以下生长速度低于每年7厘米,3岁至青春期生长速度低于每年5厘米,青春期低于每年6厘米,就应该引起家长注意,寻求专业医生的干预。建议家长每三个月给孩子测量一次身高,及时发现生长速度的变化情况。
要科学干预切忌乱吃药
发现孩子有身高问题后该怎么做?张主任指出,应及早带孩子去儿童专科医院的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就诊前要尽可能整理好孩子出生后的所有身高数据,以便医生了解孩子生长的动态变化,分析病因,给出正确的诊治建议和方案。
“引发儿童矮小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特发性中枢性早熟;宫内发育迟缓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家族性矮身材;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某些代谢性疾病和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张主任称,对于矮小症患儿,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骨骺线是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在幼儿的X光片上表现为一条较宽的透光带,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短,当骨骺与干骺端的软骨完全骨化后,就形成一条紧密的缝,此时骨骺线完全闭合,骨骼也就停止生长了。”张主任说。
身高增长缓慢,首先要找找是否存在营养、睡眠、运动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有,要及时解除影响因素。还应该带孩子到内分泌专科门诊进行骨龄、激素水平的检查,除外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引起的生长速度减慢。
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的身高疾病
至于孩子要如何长高,张主任的秘诀是:奶要喝足、觉要睡好、饭要吃饱。夜间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因此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都是长高的关键。
“坚决不要轻易相信增高广告,更不能随便服用增高类保健药物,以免误服含激素的营养品而影响最终的身高。”张主任告诉记者,同时家长也千万不要抱着孩子“晚长”的心态,不去干预,错过孩子最佳的身高增长期,让孩子长高的梦想成为泡影。
此外,原来个子长的慢的孩子出现身高增长突然加速,比原有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要警惕青春期是否已启动。尤其是8岁以前的女孩,9岁以前的男孩,出现生长加速,乳房、睾丸发育、说话变声等,可能为性早熟,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医,不要因为“早长”盲目乐观。
“性早熟的孩子就像一辆还没有加满油就抢先冲出起跑线的车,开始领先,但不久就会因为动力不足而被别的车赶上,最终导致身材矮小的悲剧。”张主任形象地比喻。
张主任提醒,迄今为止,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的身高疾病。包括生长激素,能够使所有矮身材患者都长高,特别是当青春期发育过后,骨骺已经闭合,任何药物都不能起到增高作用。因此重视儿童身高发育,及早干预是关键。有的需要定期随访,不必马上治疗,如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有的应先针对原发病,如先心、肾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进行治疗,还有一些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等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保持愉快的情绪和自信的心理都有助于生长。
本报记者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