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泽州县犁川镇的陈向明从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做了一名悬壶济世的生命使者。
然而,当他看到父老乡亲们追花逐粉酿琼浆,却因销路不畅而愁云压胸时,陈向明毅然辞职,开启了艰辛的创业之旅,当起了“蜂司令”。而今,其麾下的山西太行明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1600余万元,带动蜂农600余户、800余人就业。
回眸往事,陈向明说,当时全家人仅有1.2万元积蓄,他就带着这点积蓄在晋城开了一家小小的蜂产品专营店,除蜂胶、蜂王浆等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购进外,蜂蜜、蜂花粉都赊自家乡的蜂农。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地发传单、拉顾客、邀品尝,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讲品质、谈功效、话品鉴,勤进勤销,小店渐渐多了回头客。熟悉陈向明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卖的蜂蜜香甜醇厚、风味纯正,一传十,十传百,“品质效应”带动了蜂产品畅销,也坚定了他走“公司+基地+蜂农”的经营之路。
2006年,国家出台了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政策,陈向明就与家乡5户养蜂大户联手,按照“政府牵头、蜂农自主、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了山西山里泉养蜂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山里泉”商标。正当这份“甜蜜事业”蒸蒸日上时,2008年,国家质监总局出台了蜂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简称QS制度,任何蜂产品若未获得QS质量认证,就无法进入市场。
这是挑战,更是考验!陈向明默默地告诫自己,从事养蜂虽说平凡,但要做强做大泽州蜂业却是使命崇高。之后,他便与几位合作伙伴分头找亲戚、求朋友作担保,努力征得了银行贷款,又通过当地政府协调土地,建起标准化厂房,购置了蜂产品精加工、农残检测、灌装和包装设备,引进蜂王浆冻干粉技术,成立了山西太行明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山西太行明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蜂产品获得国家质监总局QS认证。2013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借助互联网,“山里泉”蜂蜜冲出太行,享誉全国。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陈向明决定效仿“大校村官”崔晓满,争取市、县慈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免费为贫困户每户发放10箱蜜蜂,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同时,为了将养蜂脱贫进行到底,陈向明先后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婷,河南科技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国家现代农业蜂产业技术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站长张中印,山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生导师姜玉锁等,为蜂农们传经送宝。
经过连续多年的打拼,山西太行明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蜂农600余户、800余人养殖蜜蜂1.6万箱,年产蜂蜜、蜂王浆等1000余吨。
更为可喜的是,在其麾下的600余户蜂农中,有泽州县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坡西村、八良掌村、窑掌村、北罗西村、北石瓮村、大井头村、韩家庄,300多户贫困户。窑掌村贫困户王小屯、马寨村贫困户董河屯、大井头村贫困户马春生,户均养蜂60余箱,年收入2万元左右。
陈向明也因表现突出,先后被中国养蜂学会评为“中国优秀蜂农”,被晋城市授予“新农村建设功臣”和“道德楷模”称号;山里泉合作社同时也先后荣膺“省级示范社合作社”、“全国首批示范合作社”。
“下一步,我们不仅要让‘山里泉’蜂蜜冲出太行,饮誉全国,而且我们还将借鉴北京、广州等地的先进经验,建一个具有泽州特色的‘蜜蜂文化体验园’,让更多的人分享‘甜蜜事业’带来的乐趣!”说到未来,陈向明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徐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