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垃圾分类,实施起来有点难

  • 摆放在华城小区里的垃圾分类箱。 本报记者 张剑雯 摄

  • 一位居民正在把旧衣物放进垃圾分类箱里。本报记者 张剑雯 摄

  •   近日,经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的《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太原生活垃圾拟分四类,小区今后也要有四种垃圾桶,市民应分类投放,否则或将面临罚款。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太原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说起垃圾分类,似乎并不陌生。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实施垃圾分类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还能综合利用资源。太原市生活垃圾分四类投入,分别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目前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垃圾分类箱,这些分类箱主要分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
      有数据显示,每回收1吨废纸,可制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利用碎玻璃再生产玻璃,节省原料10%-30%,节水50%,减少空气污染20%;利用厨余垃圾发电,每1吨可发电150千瓦时,节省煤炭60公斤。
      虽然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有很多好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差强人意。
      目前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大都是被小区、社区、环卫部门收走后统一送往附近的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然后装填进专门的垃圾运输车,运往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或者是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场进行焚烧。即使这样,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快速增长的垃圾问题。
      记者发现,虽然分类垃圾箱遍布大街小巷,但行人往往是连看都不看,就将垃圾随意扔进垃圾箱,根本没有起到设置分类垃圾箱的作用,而且这种现象很是普遍。
      为什么垃圾分类这么难呢?
      家住和平南路义井街的牛阿姨说:“我们这里以前就没有分类箱,不存在分类的问题,院门口就是几个绿色的大垃圾桶,每天周边的人都往进扔,环卫车直接拉上就走了。
      对于自家产生的垃圾,牛阿姨告诉记者,一般只分成可以卖废品的和不能卖废品的两种,像废旧的报纸、杂志、塑料瓶等都卖到废品收购站了,不能卖的肯定就一起扔到垃圾箱里了。
      家住平阳景苑的陆女士其实是有垃圾分类习惯的,以前在老小区时会经常有收废品的在小区内喊,卖废品很方便。但现在的新小区因为管理严格,想找个上门收购废品的人都找不到,碍于室内卫生,她只好将废旧报纸杂志和厨余垃圾一起扔到了垃圾堆放点。
      不过也有市民表示,对垃圾分类了解不多,街上的垃圾箱只是标明“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而对于哪些垃圾应该投放至哪个桶里并不是很清楚。
      市民李先生则认为,现在有的人连垃圾丢到垃圾桶里都做不到,环境意识太差,更谈不上分类了。即便是有市民分类投放了垃圾,但垃圾车收集时也是“一锅端”后运走了。
      对此,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太原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少、能力严重不足、分类体系不完善,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对有害垃圾、易腐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对减少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重要意义。
      据记者了解,随着太原市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垃圾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与日俱增,2016年收处180.9万吨,日均4956.2吨,2017年收处194.2万吨,日均5320.5吨,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困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难题。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马文佳认为,人类每天生产、生活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如果这些垃圾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那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不友好行为。当人们意识到垃圾越来越多,已经危及到我们的城市时,如果再不重视垃圾分类,采取措施行动起来,会给我们带来很严重的后果,陷入一种死循环。我们要重视起垃圾的分类和利用,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倡导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与环境友好相处。
      垃圾分类,需要每个人的用心
      随手扔掉的塑料瓶、易拉罐、无处安放的废旧衣物和报纸杂志,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前端分类回收利用,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处理成本和污染,还可以使其获得“重生”。
      早在2015年,太原市就被住建部确定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今年4月,住建部对太原市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督导。今年太原市将在所有党政机关中率先施行。年内还要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单位和小区。其中,包括758个机关和事业单位、158个居民小区。
      此外,《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编制完成,待通过审议后,将于年内正式出台,使太原市垃圾分类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到2020年,全市将基本建立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推广模式,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到35%。
      生活垃圾分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初步统计,太原市需要在17290个各类机构单位和3439个居民小区展开,涉及面广,需要全市上下形成联动机制。
      太原市节能监察支队总工杨青认为,生活垃圾的产生主体是居民,因此要树立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要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
      从小长在太原,现在日本留学的许静今年3月回家探亲,看到母亲早起把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打包扔到小区垃圾站时,由衷地感慨道:“这里扔垃圾好痛快呀!”
      对于资源相对有限的日本来说,扔垃圾可谓相当的“仔细”。
      原来,许静刚去日本留学办租房手续时,就被赠送一本关于垃圾分类手册。手册里对于垃圾怎么扔?什么时间扔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她所居住的城市规定星期一扔塑料瓶,星期二扔易拉罐,星期三扔不可回收的垃圾……除了规定严格的扔垃圾时间,还有就是垃圾怎么扔。例如一个金属盖瓶子,就必须把盖子和瓶体分开扔,灯泡则是要把外面的玻璃和里面的灯丝分开扔,而这么细的分类都是由居民自己进行分类的。
      许静坦言,在日本对垃圾分类有时都会发怵。买东西时她都会先考虑所买产品产生的垃圾如何分类,如果遇到不好分的商品她会考虑放弃购买该商品。不过她还是认为,虽然垃圾分类有点难,但还是应该倡导垃圾分类,毕竟资源被随手一扔感觉很浪费。
      在日本,垃圾分类从小培养已经形成习惯,对不遵守规定的人,政府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每个地区的罚款数额不一样,有的地区被发现一次罚款3万日元。
      对于个人而言,扩大宣传,将垃圾分类变成生活习惯的确很重要。
      有业内人士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改变市民的生活习惯,这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出台一些奖惩机制,促进这个习惯尽快养成。其次是需要政府构建一套比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体系。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马文佳说,我省是垃圾分类比较落后的省份,在日本等垃圾分类发达的国家,有的垃圾最多能分20多个种类,几乎有一半的垃圾都能实现回收。
      她说,垃圾分类最重要的是如何很好地推广和执行。首先要从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和若不分类处理将给我们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宣传,只有大众正视这个问题,才能有更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其次是需要一些政策性的保障,用激励和处罚并存的措施,对垃圾分类和不进行分类的行为区别对待。
      马文佳表示,要呼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包括企业、社会志愿团体,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当中,让企业从中获利。最主要的还是政府要有强制推行的政策措施,这是垃圾分类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一步,如果没有强制措施,目标还会遥遥无期。
      垃圾分类,消灭“脏乱差”需“步步为营”
      “您好,是回收废旧物资公司吗?我是玲珑苑小区的住户,你们的箱子满了,赶紧过来清运吧。”像这样的电话,对于山西豫强物资有限公司后台服务来说每天都要接到七八个。
      因为他们放置的垃圾分类箱遍布太原市六区二县一市,而且数量还在继续扩张。每个箱体上都标有“箱子满了请您告诉我们”的字样,同时留有联系电话。
      山西豫强物资有限公司的杨伟杰说,他们现在基本以每六天为一个周期,去垃圾分类回收点进行清运和维护,一般是60%的箱子就都收满了,但是到换季时,人们清理旧衣服的比较多,清运的次数也就会相应的增加。
      记者走访发现,近期太原市街头新增了很多垃圾分类箱,这些箱子大都主要回收旧的衣物、床品、报纸、书本、玻璃、金属、电子产品以及废旧电池等。不过这些五花八门的分类箱均属于不同的公司所有。
      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点也可谓是花了很多的心思。在丽华苑小区,两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箱体上分别写着金属、纸类、塑料等字样,以及会员注册流程、商品购买流程、查询储值记录流程等内容。居民可以通过投入垃圾换取积分,用积分兑换商品。
      山西豫强物资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开发关于垃圾投放可以兑换商品的“互联网+回收”软件,以便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目前他们已经与美特好协商好,市民只要在垃圾分类点投放便可积累积分,用所得的积分到任何一家美特好超市都可以兑换商品。目前这一活动正在积极筹划,将很快在市民中开展。
      除此之外,他们还对脏乱差的露天垃圾堆放点进行升级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加装多功能回收亭,实现两网对接两网融合,使原来的“脏乱差”变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伟杰告诉记者,虽然垃圾分类箱介绍了主要收集的废品,但公司目前回收的废旧衣物占的量比较大。他说,报纸杂志大部分被小区居民或者是物业收集打包卖到废品收购站了;废旧电池他们只是代收,会送到环保部门指定的有相关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至于回收量最大的废旧衣服,他则视若宝贝。
      然而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太原市环卫局副局长时中瑛表示:“实施垃圾分类,核心在分类处理。如果只强调源头分类投放,没有相配套的终端处理设施,最终还是会混在一起,达不到分类效果。”
      对此,太原市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努力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因地制宜,按照大分流、小分类的要求,先后建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有毒垃圾、餐厨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等六类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体系。对一般生活垃圾,可送往垃圾发电厂焚烧或者送侯村卫生填埋场填埋;对餐厨垃圾,由专门的公司负责,实行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运行;对废旧衣服的处理,协调社会单位,加工为工业棉、无纺布等实现资源化利用;对于大件垃圾处理,由各区环卫队到居民小区、街巷楼院定期收运,然后集中到拆解站进行人工拆解、归类堆放、分别处置;对于装修垃圾的处理,除新开发小区和临街门店装修,由物业公司和单位雇用专业渣土运输车辆处置外,各区环卫部门义务收集,运往渣土消纳场规范处置。
      根据多年的回收经验,杨伟杰认为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怎样把大量的废旧物资进行综合资源再利用,杨伟杰已经开始积极研发新产品,以最大化提升废旧物资的再利用价值。
      “现在太原市有好几家垃圾分类回收公司,但是我们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我们有专业的回收、清运、维护等团队和终端的处理设备,对收回的废旧衣物等废旧物品可以直接处理。”杨伟杰说,他先后投资200余万元新上了纺织品开花机、针刺机,专门对回收量大的废旧衣物进行加工处理,做成无纺布、工业棉,用于蔬菜大棚、公路养护。目前,公司还继续与大专院校深度合作,开发研制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同时对回收来的废旧玻璃进行研究,开发新的产品,更好地提高废弃物的产品附加值,这些废旧物都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29期

    • 第2018-05-28期

    • 第2018-05-27期

    • 第2018-05-26期

    • 第2018-05-25期

    • 第2018-05-24期

    • 第2018-05-23期

    • 第2018-05-22期

    • 第2018-05-21期

    • 第2018-05-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