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沁县站10KV887迎春线路跳闸,重合闸不成功,请安排人员迅速前往现场排查故障。”
5月28日下午6时14分,国网沁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工作人员收到调度系统发来的线路跳闸通报短信,立即派出8人分为两组,对故障点进行排查确定。经配电运检班逐段排查,确定故障点为干线31号之前,首先判断可能是国道208—二郎山旅游公路施工,线路电缆遭外力破坏。很快,巡查人员查至干线3-6号杆处,发现旅游公路工程施工队不慎把深埋地下的10千伏电缆挖断了。
据现场了解,该电缆被破坏当即影响了该线路2500余户居民的正常用电。
故障就是命令。事故发生后,沁县供电公司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调整供电方案,把能转移出去的负荷转到其它线路供电,大大减少了停电范围。同时,他们还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出通告,并组织人员在停电区域张贴通告,以及利用公众微信号、台区服务微信群、供电服务热线向停电居民做解释工作,力争把停电居民的影响降到最小。
他们组织精干抢修人员50余人,抢修车辆7部,全力争分夺秒的抢修,在历经17小时的奋战后,断电区域全部恢复供电。据了解,本次抢修重建电缆沟道70米、重置3×300铜芯电缆60米近2吨、贯穿水泥护管17根、重做电缆接头2个。
抢修结束送电后,受到停电影响的台区用户服务微信群里,用户纷纷为该公司的复电效率留言点赞:
“如此大的故障,如此艰难的抢修工作,这么快就完成了,太辛苦电力员工了!”“‘你用电,我用心’,供电人没说的!”
本报记者 张剑雯 通讯员 张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