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需求和帮扶如何对接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贫困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个体的贫困也充满偶然性,如何让扶贫方式更对路,寻找必然性并帮助贫困人口斩断贫根,燃起致富希望,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否则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应该看到,贫困群众由于缺少能够持续增收的产业和门路,或受资金、技术和能力不足等方面因素制约,陷入贫困境地。如果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够“雪中送炭”,实打实地扶一扶,尽职尽责地帮一帮,就可能脱了贫、翻了身。这就需要帮扶工作队员与贫困群众切实融为一体,有效联动,尽职尽责地帮助困难群众做好增产增收工作。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润生公司扶贫的精准施策不仅体现在因人而异、一户一策上,也体现在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上,使得那些远离现代经济体系之外的穷乡僻壤,孕育出星星点点的产业亮光,有的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有的恰如其分地回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向往”……
  扶贫说到底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经过劳动持续增产增收,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摆脱贫困。这既是扶贫工作的终极任务,也是检验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志。
  在开展扶贫工作中,要依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判断他们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让贫困群众享受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精准扶贫,就是要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其中,“精准”二字尤为重要。需要帮扶的群众来自各个贫困村,然而,要实现精准脱贫亦非易事。脱贫攻坚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探索过程,关键是找对符合自身特点的新“方子”。
  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最核心是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润生公司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灵丘资源环境条件以及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人制宜,探索创新了多项扶贫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脱贫并非朝夕之事,既要问民情、知民情,又要研判分析、精准规划。也因此,扶贫应该仔细甄别、对症下药,才是精准的本意。虽然要达到这样的精准,扶贫工作队员要花费的心力和精力更大、更多,但是,让贫困群众既要脱贫还要同步实现小康,既要有扎实的物质基础,还要有提升的精神境界,才是真正的小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6-03期

  • 第2018-06-02期

  • 第2018-06-01期

  • 第2018-05-31期

  • 第2018-05-30期

  • 第2018-05-29期

  • 第2018-05-28期

  • 第2018-05-27期

  • 第2018-05-26期

  • 第2018-05-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