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搞了退耕还林,一亩地又能给我们1500元,我们还能跟上植树造林队打工。今年是种树,秋天是割草、浇树、剪树,现在是不愁没活干了。”岚县王狮乡村民马永强说。
岚县地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全县3.7万贫困人口中有九成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老马所在的造林专业合作社有56个贫困户,每人种一天树有120元的收入,三四个月下来能赚10000多元。一个人种树,一家人跟着脱了贫。
在吕梁市905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中,已有553个合作社通过议标承担了51万亩造林任务,涉及贫困社员12033人。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吕梁市将有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在宜居宜业宜游上下功夫,同时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生态脆弱状况,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吕梁山区的岚县加大植树造林力度,而太行山区的阳城县,则在宜居宜业宜游上下功夫夫,阳城县西河乡还获得“全国十佳美丽宜居小镇”殊荣。
据西河乡乡长张斌兵介绍:“通过近几年持续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全乡14个村全部建成了生态村,实现了气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全覆盖,全乡的形象更美,环境更宜居。”西河乡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完善的基础设施,理念超前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赢得群众赞许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短短两年时间,就有14家农场农庄入驻西河。
碧绿源农庄负责人张勇峰当初之所以来西河发展休闲农业,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他说:“外部环境好了,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农产品做精做优。农场运行一年多以来,发展形势很好,对以后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
为了助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西河乡还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推动花灯文化、古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保护中大力开发山水田园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体验、养生休闲、野外写生、徒步自驾等个性化旅游业态。一系列组合拳的实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西河乡的知名度、美誉度,为全域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张云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