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区域新闻·大同

灵丘赵北乡:大棚养蚂蚱 脱贫摁下快车键

  走进灵丘县赵北乡白崖峪村,村前25个白色大棚在地里整齐排开,特别引人注目。大棚内成千上万只蚂蚱铺满了大棚中的每一寸土地,密密麻麻、成群成串地在大棚中“飞舞”,偶尔还能听到蚂蚱吃草的“嘎吱”声。
  “你别小瞧这简陋的大棚,这可是俺们的脱贫棚,这棚里的蚂蚱不是害虫,是俺们的脱贫虫。”正在大棚里喂养蚂蚱的村民翟佛茵笑呵呵地说。
  翟佛茵是赵北乡白崖峪村的贫困户。去年乡政府通过外出考察,发现蚂蚱养殖项目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农户在养殖过程中,投入少、风险小、获益快。于是在白崖峪村动员引导贫困户从事这一特色种养植。5月份的时候,在白崖峪村主任武兵带动下,村子的合作社垫资3万元,在3亩地上建了25个大棚,每个棚一分地大小。蚂蚱大棚盖起后,村主任和支部书记各示范一个,剩下的23个交给了村里23个贫困户,翟佛茵领到了一个。合作社统一从山东引进虫卵、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市场销售。
  “说实在的,我家当初并不看好,不过白给的,不要白不要。”翟佛茵说,“没想到一年下来,一个大棚居然收入了4000来元,这出乎我们的意料!这项目不错,每天就是去棚里放点草、喷点水,地里的其他农活啥也不耽误,这个营生捎带着就做了。”
  一斤蚂蚱20元,一个棚一茬就能赚上千元。种一亩玉米,刨去犁地、种子和化肥300元,纯利还不到200元。翟佛茵文化不高,但这笔账心理清楚。
  “我家今年养殖了两个大棚。我要好好的管理,争取每个大棚收入超过5000元。”翟佛茵信心十足地说。
  听说白崖峪村利用大棚养殖蚂蚱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且效果还不错,周边很多村子慕名前来请教,今年都开始陆续建起了蚂蚱大棚。在该乡的寺峪村,记者看到50栋大棚建设已完工,大棚内正种植莜麦,虫卵已投放。参与的群众积极性高涨。
  赵北乡副乡长刘永峰说:除了白崖峪村和寺峪村,养家会村、联庄村、白马寺村等七个村子也都着手发展蚂蚱养殖项目。目前,赵北共建起了蚂蚱大棚185个,覆盖了150余户贫困户。 (马明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6-16期

  • 第2018-06-15期

  • 第2018-06-14期

  • 第2018-06-13期

  • 第2018-06-12期

  • 第2018-06-11期

  • 第2018-06-10期

  • 第2018-06-09期

  • 第2018-06-08期

  • 第2018-06-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