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治黎都农商银行坚定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打造黎民百姓的贴心银行为目标,全力推进“零售银行”深度转型发展,通过不断优化业务发展渠道,增加金融服务产品,加快提速增户拓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塑造了全新的黎都农商银行新品牌、新形象,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振兴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截至5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87.86亿元,较年初增加7.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1.87亿元,较年初增加2.50亿元,存贷款规模和市场份额稳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
优化业务渠道 提速增户拓面
今年以来,该行坚定以“增户拓面”为目标,通过优化“公司、小微、零售”三大业务渠道,加大对企业、“三农”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推进“深度转型”发展战略。
优化公司业务渠道。从推动自身转型入手,该行积极转变公司业务模式,通过与中介机构合作,对现有公司业务板块进行全方位梳理,先后推出了“黎都快贷”系列10余款信贷产品和公司担保业务,满足了不同类型企业客户信贷服务需求。从加强客户服务入手,该行通过推行差异化利率定价,优化贷审会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逐步实现从“管贷款”向“管客户”的信贷管理模式转变,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把控了信贷管理风险。从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出发,该行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了振东五和、日盛达太阳能、神农生态园等重点龙头企业和新型主体企业,四年多来累计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信贷资金达到100亿元规模,支持中小微企业客户172户。
优化小微业务渠道。该行积极探索小微业务金融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德国IPC小微信贷技术,研发“黎都好贷、黎都易贷”系列20余款信贷产品,创新集群营销、互联网营销、合作贷款等模式,满足了不同行业类型客户的生产经营、日常消费等信贷需求,在县域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周边市县区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同。同时,该行全面实施“面谈、举报、惩戒、回访”四项制度,坚决把“廉洁、高效、方便、快捷”的信贷文化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成为了该行一张亮丽的新名片。截至5月末,小微事业部客户数量达到4583户,余额3.98亿元。
优化零售业务渠道。该行坚定支农支小定位,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设立区域农贷集中管理中心和信贷评审中心,搭建“三级”授信体系,延伸金融服务网络,拓宽服务范围。通过开展“增户拓面”专项行动,建立客户电子信息档案,优化客户管理,实现了客户“基础资料收集、评级授信、信贷需求”全覆盖。截至5月末,累计建立客户信息档案44227户。
推进金融普惠 强化服务能力
作为支农支小的本土银行,该行深耕三农,服务大众,充分发挥本土银行责任担当,从农村金融服务、精准扶贫、金融知识普及和信用环境的打造等方面,加快推进金融普惠工作。
推进“便捷普惠”,提升金融服务便利。该行坚持物理网点、自助渠道并重,实施上门流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便捷服务渠道建设。截至目前,该行安装自助机具53台;拓展特约商户292户;网银客户达到1707户,手机银行7134户、微信银行30135户,第三方支付5.94万户,二维码支付1700余户;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05个,实现了服务站点254个行政村全覆盖,满足了老百姓基本的存取款业务功能,达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机具、人人有服务”的服务效果,构筑了“全方位、立体式”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推进“知识普惠”,普及金融知识。该行持续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通过设立公众教育日、社区服务日、健康教育日等普惠金融宣传日,利用微信、电子屏、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提供金融普及教育,将金融政策、知识、产品、服务“送上门、送进家、送到手”。同时,加强征信知识普及,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信用意识,逐步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推进县域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扶贫普惠”,开展精准扶贫。该行充分发挥自身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启动“百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行动计划”,在各村设置客户经理公示牌、服务公示牌200余块,建立了全县4520户贫困户、10061人的基础信息档案;由政府部门牵头,不定期召开金融精准扶贫推进会,全面落实精准扶贫责任。截至5月末,该行累计发放个人扶贫贷款939笔、4583.1万元。其中,与19户企业签订产业扶贫合作协议,发放“5321”个人投资收益贷款752笔,金额3759.5万元;发放个人自主创业贷款85笔,金额401.6万元;发放光伏扶贫贷款102笔,金额422万元。新增单位扶贫贷款3户,金额8330万元,解决了50余名贫困户就业问题。
塑造品牌形象 提升服务质效
改制以来,该行牢记农信使命,践行“全心而动,只为客户满意”的服务观,不断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围绕金融创新,努力寻找新的着力点,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
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该行积极搭建社区金融服务平台,努力探索“线上+线下、金融+生活”的全新金融服务新模式,相继推出了“社区互动、特殊群体关爱、理财科普教育、儿童游乐、家政便民服务”等一系列社交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网点服务转型。同时,充分利用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为客户提供网上申贷、线上预约、业务查询等服务,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满足了广大客户的金融投资和业务需求。
塑造金融服务新品牌。该行以“标准化、精品化、特色化”为目标,对全行27个营业网点进行了改造,完善了金融超市、VIP客户室、自助银行、便民服务等分区设置,全面改善网点服务环境。通过引进“7+7”服务规范标准,固化服务与营销技能,员工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营销精准度进一步增强。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日、客户会员日、社区服务日等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赞助马拉松比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等各类比赛活动,增强了客户黏性,在全县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打造动力银行新文化。该行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广场舞、自行车趣味骑行、亲子比赛等活动,形成了便民、亲民、惠民的农商新文化。通过定时免费组织健康讲座、高考志愿报考讲座,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向贫困人口捐献衣物,向困难大学生捐款助学,践行着农商使命和责任担当,银行文化由内向外延伸,形象、地位和信誉得到了大提升。(宋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