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打造市民新乐园—— 汾河一坝“变身”记

  • 随着施工的进展,汾河一坝的水量也逐渐多了起来。 本报记者 刘业飞 摄

  •   您知道吗?咱们山西也有一个“都江郾”,在哪里?很多人都会这样问。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上兰村的汾河一坝处,在这里实地探访了正在“变身”的“山西都江堰”。
      “以前,大家眼中的水利工程多是‘傻大笨粗’型,不过,汾河一坝的改造工程会给你全新的感觉,这里的水利工程呈现出的是精细化、生态化、美化的效果。”在施工现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一坝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经理柴向斌向记者介绍。
      据介绍,汾河一坝作为汾河峡谷的出山口,从这里开始700公里的汾河就正式进入中游区域。这里的水供应汾河公园、迎泽公园等公园的市区公园用水和太原市重点企业的工业用水,还浇灌太原市的30万亩农田。2016年4月,围绕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山西省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一坝段综合治理工程。
      该工程是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的重要组织部分,主要利用汾河一坝现有枢纽工程建闸蓄水,增加干流水域面积,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大地下水入渗量,利于兰村泉复流,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工程主要由蓄水工程、水电站、堤岸加固及河道疏浚等组成。
      工程实施后,汾河一坝段蓄水量将达21万立方米,蓄水面积11万平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960千万,年发电量333万度。目前汾河一坝枢纽水闸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生态修复治理蓄水闸工程、小型水电站修建、河道疏浚等工作正在紧张推进,工程计划在2020年完工。
      柴向斌向记者介绍,结合除险加固工程,要将把汾河一坝打造成集引水、供水、发电、教学示范、休闲、旅游风光为一体的生态示范水利工程,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出游的好去处,更是要让山西的这条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本报记者 刘业飞 通讯员 王秀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6-28期

    • 第2018-06-27期

    • 第2018-06-26期

    • 第2018-06-25期

    • 第2018-06-24期

    • 第2018-06-23期

    • 第2018-06-22期

    • 第2018-06-21期

    • 第2018-06-20期

    • 第2018-06-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