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平陆始终坚持“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靠党建树立品牌,依品牌产生效应,用效应激发力量”连锁做法,探索出了一条“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平陆模式,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一枝独秀的“品牌”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拿出决战决胜的勇气、决心和智慧,上下一心、攻坚克难,脱贫摘帽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该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年来,“党建引领脱贫”俨然成了平陆脱贫攻坚的“品牌”。
平陆,党建如何引领脱贫?
抓队伍,凝合力。该县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扶贫力量,成立了157个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协调落实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对141名第一书记履职情况进行科学考核,全面落实各项待遇;为贫困村选派一名乡镇机关干部作为包村干部,制定工作制度,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实行个人承诺,人人自加压力,全面落实责任。
依平台,破瓶颈。该县在县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班,对乡镇班子成员、帮扶工作队队员、农村“两委”主干5000余人次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利用干部在线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等教育平台,组织1122名农村“两委”干部,专题学习精准扶贫政策,提高理论水平。
快行动,激活力。该县选树党员带富先锋、致富先锋、扶贫先锋409名,激发其他党员干部干事热情。组织县级领导干部、帮扶工作队员和乡镇机关干部,对照贫困村贫困户名单,分层分级认领结对,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形成“县级领导协调联动、帮扶单位紧密配合、乡村两级主抓推进、驻村工作队一线落实”的工作格局。选派的科级后备干部到“六个一线”实践锻炼,选拔89名后备干部组成专业服务队,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脱贫攻坚服务活动。
强保障,优环境。该县建立了农村“两委”主干岗位报酬增长长效机制,按标准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列支工作经费。引导各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定发展路径,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配套相关制度,对农村低保户审核、一事一议项目及重大事项开支等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
多措并举抓脱贫,使“党建引领脱贫”的品牌越擦越亮,脱贫的步伐越来越快。
百舸争流的“效应”
“品牌”产生了一定的“效应”。该县的驻村帮扶工作通过一系列的理想信念教育,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推进,调动起广大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一流、个个当先进,比学赶超、你争我赶的浓厚氛围。
部官乡黑窑村的主导产业桃树,一直为黑点病所肆虐,村民们一筹莫展。帮扶单位山西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发挥自身优势,为该村村民免费发放防治黑点病农药,组织专家为其培训防治等管理技术,手把手进行操作,使该村的桃树黑点病得到有效控制。他们为该村还引进了自家培育的耐干旱优良红薯品种“晋甘薯9号”进行推广种植,在去年旱灾严重的情况下,达到了亩产三四千斤的产量。
圣人涧镇庙洼村土地多是旱地,土地收入微乎其微,群众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运城高速公路管理处帮扶工作队帮助该村制定林下散养土鸡脱贫规划,免费发放土鸡苗,让各家各户实施林下散养,并建立土特产代销点,为村民销售鸡蛋和土蜂蜜等土特产建立渠道,实现了长远效益与短期收益的相结合。
在解决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两张皮”上,平陆县委将“三基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第一线,把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范畴,“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了双赢。
县教科局派驻曹川镇刘岭村第一书记,主动动员机关100余名党员干部为村里捐款1.3万元,给贫困户每户送一袋化肥、一袋大米,促进了村民生产生活发展。运城日报社驻张村镇西沟村第一书记雍建刚,生活中的变故接二连三。远在晋城市的医院里,住着腰椎粉碎性骨折的爸爸和胰腺癌晚期的妈妈。家里,妻子又有八个多月的身孕,大儿子上学没人接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去世后,刚刚料理完后事,他就丢下生产不到一百天妻儿孩子,又出现在村里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
张店镇张郭村让超平,在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协调下,当上了护林员,每年领到1万元的护林工资和7200元的山林关卡看护费,又购买了15只猪崽,搞起了养殖。圣人涧镇毛家山村魏玉玲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向信用社贷了款,养了80只羊、5头母猪、5头牛,今年将出栏50只羊,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户生产有了劲头,生活有了保障,脱贫有了希望。
“党建引领脱贫”的品牌,激起了层层涟漪,极大地催生了贫困群众的脱贫的“核动力”和“爆发力”。
千帆竞发的“力量”
任岭村是曹川镇的一个“烂摊子”村。2017年1月,当平陆县经信局王胜利被派到任岭村担任第一书记时,群众对干部缺乏信任感,从而设置重重障碍,阻挠脱贫攻坚进行。王胜利不但没有退缩,而是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成立了由五个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临时管理委员会,恢复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对全村的党员和村组干部进行思想再教育,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凝聚起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合力,各项工作都能有序的开展了。
任岭村的变化,只是平陆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党建+支部、党建+民生、党建+产业、党建+扶贫”的扶贫模式,孕育成了全县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通过对标对表“斩穷根”、加快转型“摘穷帽”、特色产业“换穷业”、易地搬迁“挪穷窝”、改善民生“变穷貌”、资金整合“改穷样”、严格考核“破穷障”七项措施,完成了62个村、5719户、17331人的脱贫任务,实现了首战首胜、再战再胜。
新发展苹果示范园建设6.2万亩、玉露香梨6.33万亩、干果经济林6.41万亩、大棚蔬菜、草莓、水果500亩,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一亩经济林”的目标,“县西雨露香、县东干果林、沿河大棚菜、美丽乡村游、技能大培训”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春到部官看桃花、夏到张店避酷暑、秋到东山赏红叶、冬到三湾观天鹅”的美丽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兴起。
按照“培训一个,就业一名,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思路,利用职业培训学校和合作社、企业等平台,免费对贫困户和有培训需求的群众进行果蔬管理、养殖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家政服务、科技推广等技能培训3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发展致富技能,累计劳务输出14873人。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多措并举,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县脱贫14项指标、贫困村脱贫13项指标,针对性地安排项目,共整合扶贫资金6亿元,铺开扶贫项目587个,补齐脱贫短板;在社保兜底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教育、健康、民政、残疾四大类二十四项扶贫政策,进一步织牢编密社保兜底网,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
党旗,将继续在平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本报记者樊晋铁 通讯员翟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