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让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我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工作实施一年来综述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速度快还是慢?“三品一标”获证农产品认证数量多还是少?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工作成效如何?……近期,省政府发布了2017年度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结果及2018年新考核评价体系,一系列考核“硬指标”给出了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权威答案。记者就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工作相关问题采访了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

高质量发展呈现积极变化


  6月29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2017全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结果出炉。
  在全省11个市考核评价中,太原市、长治市、大同市位列前三;在全省17个重点开发县域考核评价中,孝义市、潞城市、介休市位列前三;在全省34个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县域考核评价中,太谷县、芮城县、泽州县位列前三;在全省45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考核评价中,沁水县、灵石县、沁源县位列前三;在全省23个市辖区考核评价中,太原市小店区、大同市南郊区、晋中市榆次区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工作实施一年来,不仅是这些排名靠前的市县,全省上下在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方面均呈现出许多积极变化。
  “一年来,我省产业转型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动能培育不断加速,转型升级呈现强劲势头,经济发展活力潜力不断释放,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工作,全省上下产业转型结构优化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47.6%,全省农产品新认证“三品”数量达到101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17家,PM2.5年均浓度下降1.7%……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深化“供改”与“综改”、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实在体现。

“指挥棒”作用凸显


  “从考核评价结果看,转型成效明显、科技创新突出的市县域考核评价结果相对较好;站在全省高度部署的重点工作完成较好的市县域考核结果相对较好;而资源环境方面完成情况不好的市县域考核评价结果相对较差。”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这位负责人具体解释后记者了解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体系中“产业转型”方面的权重设置为50分,占到指标体系总权重的一半,加上“创新驱动”方面的指标权重,转型和创新方面的指标权重占到整个体系的60%以上。因此,转型成效明显、科技创新突出的市县域考核排名总体靠前。
  由于考核评价体系中反映全省重点工作的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经济、旅游业等指标设置了较高权重。因此,设立开发区的县域、开发区发展水平较高的市县域考核排名总体靠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占比较大的市县域考核排名总体靠前;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市县域考核排名总体靠前。
  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倒逼指标。为进一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考核评价体系中专门设置了体现环保保护、节能减排、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并在目标考核中实施“硬约束”。因此,资源环境方面工作落实情况不好的市县域考核排名相对靠后。

新考核体系更加公平科学


  2018年考核评价体系做了哪些方面的修订和完善?上述负责人表示,2018年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仍在省域、市域、县域三个层面实施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内容由产业转型、创新驱动、资源环境、增长效益四个方面构成。
  “产业转型主要从农业、工业、服务业转型和开发区(园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转型项目建设和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考评。创新驱动主要从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换、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考评。资源环境主要从环境质量、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耕地保护和生态治理等方面进行考评。增长效益主要从经济发展、消费、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政府债务等方面进行考评。”这位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修订和完善后,整个考评体系更加突出考核的导向性、差异性和工作重点。如设置“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指标与“煤炭产业占比降低率”同考核,反映山西工业历史性“结构反转”的目标要求;将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指标数量由27个增加到29个,指标权重由62分增加到71分;同时,县域按主体功能区定位,实行分类考评,让各县域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主体功能定位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保障考核评价结果客观、公平、公正,省政府印发的《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对考核评价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严格和规范的考核评价工作流程。此外,省统计局还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考核评价指标统计报表制度,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汇总、计算,同时对“十三五”预期目标每年进行进展情况综合监测分析,省直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指标数据的调查审核,并对数据质量负责。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7-02期

  • 第2018-07-01期

  • 第2018-06-30期

  • 第2018-06-29期

  • 第2018-06-28期

  • 第2018-06-27期

  • 第2018-06-26期

  • 第2018-06-25期

  • 第2018-06-24期

  • 第2018-06-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