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万荣县人民医院党建长廊、文化长廊创建纪略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万荣县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五”总体思路,弘扬医院文化精神,展示医院良好形象,回顾医院70年来的发展变更史,5月中旬,党建长廊、文化长廊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党建长廊位于门诊楼东侧,分为见证党的光辉历程;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图解;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广“四三”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区域医疗名院建设;讲廉政故事,树正气清风等12个板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广大党员干部、全院职工及就诊患者和家属了解该院党建工作情况,形成人人关心党建、人人学习党建、人人宣传党建的良好文化氛围。文化长廊位于急诊科北边走廊,全长约40米。主要展示了医院从建院开始到现在各阶段的发展史。长廊由“历史起点,源头活水;艰苦创业,薪火相传;承前启后,锐意进取;厚积薄发,励精图治;世纪华章,铸就品质”五个篇章组成。
走进文化长廊通道,首映眼帘的是“万众健康、荣耀未来”的院庆logo,起始是“厚德、博爱、精医、惠民”的医院院训。
第一篇章是记录1948—1955年,医院发展初期,医疗环境非常艰苦,当时由万泉县名医李开山带领冯镡、孙瑞祥、冯仙山、黄北辰、丁春玉、杨同荣六人租赁几间民房成立了最初的医院——万泉分院。
第二篇章是记录1956—1984年,经过艰苦创业时期,医疗环境逐步改善,逐渐有了仪器设备,如检验科的第一台显微镜、医院的制剂科等,可以做简单的手术,这一时期,几经搬迁,该医院迁入现址(东大街63号)。
第三篇章是记录1985—1999年,医院以“安全、改善、创新”为主题,按照“重临床、强内涵、建机制”为重点的工作原则,遵循和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提升硬件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狠抓医疗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护理服务”全面发力,使医院各项工作走上快速高效稳步的发展轨道。医院先后盖起了门诊楼、住院楼等。
第四篇章是记录2000年—2013年,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全民健康事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医改春风扑面而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李培谦院长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大胆作为,先后建成急救中心大楼、内科住院大楼、感染病区楼、外科住院大楼、门诊综合大楼。医院占地面积由原来的40亩扩大到60亩,职工达到400多人,配备了多种先进仪器设备,医院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第五篇章是记录从2013年至今,以董永凯院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锐意进取,阔步前行,大力实施“育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三大战略,逐年开展“学风建设年、制度落实年、质量提升年、精细管理年、文化促进年”。“四三”党建工作机制全市推广,五星工会全县树立标杆,院歌、院训、院徽、院刊、院报文化引领。医院的社会影响及服务能力等各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挖掘优秀人才,医院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党建长廊、文化长廊的打造,从方案的设计,到资料和照片的收集、数据分析、文字核对、成果展示,历时两个月,凝聚着全院职工及离退休干部的关心和支持,凝聚着党群办、宣教办人员辛勤的汗水。她的建成,反映了医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可以说她是一部院史的缩影,更向社会展示万医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激励全院职工延续前辈的足迹,开拓进取,奋发拼搏,以“人才兴院、科技强院、依法治院、服务立院”的工作方针和“厚德、博爱、精医、惠民”的医院精神继续谱写万荣县人民医院更加灿烂与辉煌的明天。(乔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