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写这篇稿子,记者前后采访了两次。
第一次是7月1日中午十二点,参加支部联合活动的党员们刚爬山回来,直接上党课。说实话,20多人的党课,没有人玩手机,大家都是拿着本仔细听、认真记。对于参加过很多单位类似活动的记者来说,是第一个比较惊讶的事情。
第二个比较惊讶的事情是7月5日的采访,几个民营企业的党员说起支部联合活动非常高兴,也非常真诚地表示:已经有很久没有参加过党组织的活动。在企业就是一个经济人,政治身份没人关心。非常想知道党组织在干什么。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动,也是在党领导下的活动,民营企业的老板也关心政治,也想知道党在做什么。除了听看新闻,没有渠道。现在党员要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我们连党支部都没有,怎么亮?
第三个比较惊讶的是,交行长治路支行党支部、能源产业集团煤炭公司党支部和嘉鑫置业在无意中,已经先行先试,走出了党建活动“1+N”模式的第一步。7月1日采访后,记者联系了省综改示范区党工委,得知他们十分重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正在推进党建工作全覆盖“1+N”模式。而上述几家机构的党支部联合活动,完全是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前提下,筹备两个月,大家群策群力自己琢磨出来的。
综改区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多,人员流动性大,游离党员人数也不少。这些游离党员大多是学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在业务上还是政治追求上都有较大的引领示范作用。给他们一个政治上的“家”,用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应该重视的事情。
值得高兴的是,示范区党工委已经着手,按照“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思路,推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假以时日,游离党员有了“家”,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党员平常看的出来,关键时候站的出来,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肯定会为非公企业搭建更高更好的人才平台,使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中推进的动力更大,发挥的作用更强。
崔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