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铁十二局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白国峰
蓝天、白云,雪山、雄鹰。在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畔,又一条天路——拉林铁路如巨蟒、似银龙,翻山越岭向前延伸。在数以万计的建设大军中,有一个山西汉子,他带领员工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斗智斗勇,把大写的忠诚镌刻在圣洁的高原。他就是中铁十二局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白国峰。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2014年12月19日,全长402公里的拉萨至林芝铁路拉开建设序幕。在这条贯穿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大动脉建设中,中铁十二局集团担负了全长13073米的巴玉隧道施工任务。
巴玉隧道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一级风险隧道”和全线控制性工程,它面对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从半山腰即海拔3500米处穿越海拔5500多米的加查峡谷,施工不仅要克服高原缺氧、高寒等困难,而且要征服高地热等复杂地质灾害,是隧道施工中唯恐躲之不及的所在。二公司工会主席白国峰于2015年5月初挑起了中铁十二局集团拉林铁路项目指挥长的重担。从此,这位曾经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拉段、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太古高速公路西山隧道、原神高速公路野马梁隧道建设中有过不俗表现的共产党员,又将率领项目部全体员工接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巴玉隧道正洞13073米、平导8131米,隧道岩爆段占94%,且其强度、频率和危害性堪称世界罕见。2015年7月11日,隧道掘进不到300米时,岩爆突然降临,掌子面上脸盆大的石块弹射出来,隧道顶部、边墙、拱腰等部位碎石像炮弹一样四处飞溅,持续两个多小时!这是白国峰走马上任后隧道里第一次发生岩爆。
紧接着,2015年7月16日、19日、23日、27日、8月1日连续发生多次岩爆,最严重的一次弹射出的碎石把隧道里的工具箱砸得坑坑洼洼、面目全非。
险情不断!施工几近停顿。巴玉隧道岩爆频发的现实震惊了各方,拉林铁路总指挥部邀请了国内相关院校及科研单位专家多次到现场专门研讨。借助专家学者的“高智商”,结合施工实践,白国峰带领项目团队逐步掌握了高岩爆条件下的施工方法。
——搭建预警平台,适时把控“敌情”。项目部与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涵盖微震监测、地应力检测等技术手段为一体的岩爆预警预测综合观测平台,使岩爆“敌情”尽在掌握中。
——优化设备配置,提升掘进能力。项目部加强机械化配套施工,三臂凿岩台车实现了超前钻孔和加深炮孔、锚杆作业;湿喷机械手,实现了快速喷锚作业;多功能移动防护台车,有效保护人员及设备安全。
他们推出了先采用短进尺、水压爆破减少能量释放,然后利用应力释放孔降低能量积聚水平,最后用锚网喷加强支护和增强钢拱架吸收能量的“三步走”高强度岩爆风险调控施工工艺,从而使隧道施工重返高潮,月掘进由原先的几十米提升到120至160米。
山高人为峰
岩爆一直延续!但每一次岩爆过后,第一个站在隧道掌子面的总是白国峰。险象环生的施工现场,他是员工的“定海神针”。
不仅如此,深谙爱员工就是战斗力的白国峰,面对险恶的环境,更是用一颗滚烫的心把大家聚拢在一起。项目部坚持每月过一次集体生日,浓浓的“家庭氛围”温暖了“游子”的心;项目部坚持每天“学习一小时”活动,自学与专家授课相结合,满足员工的求知欲望;项目部坚持长期开展员工心智模式培训,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送一份祝福,及时传播正能量;定期开展朗读会、微心愿、家属“反探亲”等特色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平常,项目部谁有困难,白国峰都会伸手拉一把。巴玉隧道出口搅拌站长王怡波父亲去世后,母亲又查出得了癌症。得知情况后,白国峰派人去王怡波老家进行慰问,还在春节前给王怡波买好车票让其回家陪母亲过年。
农民工邓庆峰两口子都在巴玉隧道施工,留在老家的女儿每天上学要走一小时路程。白国峰托人在京东网买了辆自行车寄去,邓庆峰两口子找到白国峰激动地说:“白经理,再苦再难我们跟您干定了!”
山高人为峰。有白国峰这样一位如兄弟、似亲人,充满人格魅力的带头人掌舵,中铁十二局集团项目部全体员工在高原缺氧和岩爆飞石的考验中,始终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向隧道纵深推进。截至6月底,巴玉隧道掘进已完成9600米。在“七一”党的生日之际,项目部党委、白国峰本人,双双被上级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本报记者樊晋铁 通讯员周广宽 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