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我省退休人员又迎一大利好消息——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不用再“每年一跑”了

  退休人员又迎一大利好消息,曾经“每年一跑”的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将取消。7月12日,省人社厅传来消息,我省将全面取消社会保险待遇集中认证,不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地点或窗口进行集中认证,领取养老保险等待遇的资格认证将越来越方便。
  告别“每年一跑”
  从前,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如离退休人员)都须在每年集中进行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样才能正常领取养老金等社保待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冒领养老金,确保基金安全,进而保障全体参保缴费人员的根本利益。
  不过,在实际执行中,这种集中认证模式给退休人员造成了许多不便,尤其是给年龄大、行动不方便以及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带来很大麻烦,也成为了近些年来人们吐槽的焦点之一。
  鉴于此,我省将全面取消这种集中认证,各地将不得要求本地居住的领取待遇人员在限定时间、限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也不得要求异地居住的领取待遇人员限时返回参保地进行集中认证。
  推行“电子认证”
  开展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果全面取消此类资格认证,那么基金安全如何保障呢?
  省人社厅有关人士介绍,将与交通、公安、民政、司法、金融、卫生健康、医疗保险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建立大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实时获取领取待遇人员有效的实名验证场景信息、死亡信息、被判刑信息、失踪信息等,结合上年度领取待遇人员医疗保险结算数据,通过分析、比对,将确认的数据信息作为是否继续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的依据。也就是说,今后要让领取待遇人员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认证”。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将推行电子认证服务。搭建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和社区,满足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待遇人员分布特点的网络认证体系,建设全省统一开放的养老保险生物识别身份认证平台和生物特征信息库,开放接口,允许其他地市已上线的生物识别认证系统联网接入,共享认证结果,加快推进互联网+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认证平台建设工作,2018年7月底前全部上线运行。
  我省将推广运用“人脸识别”技术,以网上自助认证、手机APP远程自助认证为主,大力推进互联网电子认证服务。
  将加大对欺诈冒领社保者处罚力度
  对于取消资格认证后,可能出现的欺诈、冒领问题,省人社厅介绍,将加大对欺诈冒领社会保险待遇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基金安全。
  在认证期内成功通过信息比对认证或电子认证的人员,可继续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对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电子认证的健在人员,要核实本人身份和档案信息,经核实确认是本人的,需重新采集建模后继续发放社会保险待遇。超过认证期12个月仍不能获取到任何有效认证信息的疑似冒领人员,要暂停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并作为重点核查对象,及时进一步核实此类人员的健在情况。经核实本人健在且未涉嫌刑事犯罪的,可恢复补发社会保险待遇。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将按规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涉嫌社会保险欺诈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

本报首席记者齐泽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7-16期

  • 第2018-07-15期

  • 第2018-07-14期

  • 第2018-07-13期

  • 第2018-07-12期

  • 第2018-07-11期

  • 第2018-07-10期

  • 第2018-07-09期

  • 第2018-07-08期

  • 第2018-07-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