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古城平遥打造东方“明斯特”

  • 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式现场。本报记者王媛摄

  •   

    为期一个月的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


      7月20日,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盛大开幕,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十余个国家的80余位艺术家、策展人齐聚古城,共有百余件横跨传统至当代的中外雕塑作品参展,是古城平遥继国际摄影大展和国际电影展之后,又一张国际文化名片。
      打造“中国雕塑之都”
      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平遥与雕塑的历史渊源颇为深厚。早在1997年“一城两寺”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一城”是经过2800多年历史沉淀的平遥古城,“两寺”中的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这些建筑中的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琉璃彩塑精美绝伦,石刻木雕异彩纷呈,完美保存和呈现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精华。
      平遥县委书记武晓花说,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借鉴德国“明斯特雕塑展”的模式,精心策划了主题展览、学术论坛、驻地创作等活动内容,致力打造中西融合的新品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文化版图的新标地,旨在把平遥国际雕塑节办成“东方明斯特”,把平遥打造成“中国雕塑之都”。
      中外艺术家进行艺术对话
      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设置有国际对话单元、中国写意精神单元、非遗展单元以及学院展等多个板块。其中“国际对话单元”以国际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为主展基点,邀请了当今活跃在国际艺术创作领域中的近20位国外艺术家和20余位中国顶尖艺术家,进行一场同一空间的展示和艺术对话。
      被欧洲艺术界誉为“画廊里的炼金术士”的著名艺术家拉斐尔·海帝在雕塑节进行了艺术作品《我们并非前往火星一去不返的人》的驻地创作,五彩斑斓的化学材料在他手中形成一条“彩虹大道”,令人赏心悦目。这位出生于1978年的瑞士艺术家擅长操作和转化材料、物体和物质形态,创作的雕塑和图像富有戏剧性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雕塑节期间,他将在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前进行同一作品的户外创作,并将把该作品赠予平遥,为古城平遥留下当代艺术最前沿的印记。
      乌拉圭艺术家拉奎尔·勒杰尔格的作品《OUT IN THE OPEN》是首次在中国展出。这件作品不仅是装置艺术的展示,也是一项在全球主观层面关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地区冲突的人文主义研究,同时也映射了家园和领土的理念。
      
    古城与新兴艺术非常契合
      除了展览展示,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还设有《瑞银艺术论坛专题演讲》以及《中国艺术高校学术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
      本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国际策展人由曾担任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担任。他说,平遥古城以其悠久的艺术遗产带领海内外艺术家走上一条联通遥远过去与未来的轨道,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概念相结合。平遥古城历史遗迹遍布各处,文化深邃,历史悠久,与此次新兴的艺术项目非常契合。
      平遥国际雕塑节组委会负责人、奥地利莫比乌斯艺术基金会艺术总监钟苏菲表示,平遥国际雕塑节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艺术水准的艺术盛会,旨在以“一带一路”为基准,为当代雕塑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希冀以雕塑艺术作为引领方式,通过多元文化的表现形式来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平遥的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将古城平遥打造成为文化创意城镇,为山西省的文化繁荣注入艺术活力。
      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式结束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召开了“文化艺术与城市投资软环境国际论坛”,旨在推进城市软环境建设,进而吸引投资、推动城市发展,国际专家在论坛上分享国际先进经验,受到当地政府、专家的欢迎。

    本报记者王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7-20期

    • 第2018-07-19期

    • 第2018-07-18期

    • 第2018-07-17期

    • 第2018-07-16期

    • 第2018-07-15期

    • 第2018-07-14期

    • 第2018-07-13期

    • 第2018-07-12期

    • 第2018-07-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