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贫困地区特色产品走出去,还需要靠专业人才对当地农户进行专业指导。毋庸置疑,企业还是以效益为中心的,在义务和公益的前提下,如何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联盟,是未来企业扶贫的方向。
从企业角度出发,针对当地一些质量好但缺乏品牌影响力的特色产品,企业可与受助方品牌嫁接共同传播,提升其品牌影响力。而在推广环节上,则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力,把产品推广到千家万户,农户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入。企业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与贫困地区的主打产业、特色产品、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等多种方式,这样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和“贫困户难脱贫”两大问题,又坚持服务企业、脱贫攻坚两不误,实现了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尤其是民营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通过推动发展能力最强的组织与发展需求最迫切的群体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扶贫资源效能,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按照“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原则,既雪中送炭又互惠双赢;同时,可以改变扶贫开发主要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有助于补齐这一块“短板”,既缓解了贫困地区财政投入不足的压力,又拓宽了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的渠道,也充实了社会扶贫力量;此外,企业在精准扶贫中可以锻炼培养人才,塑造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形成企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我们期待着更多具有责任感、富有特色的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互利双赢之路。
张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