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精彩背后,电力人的汗珠最美

  • 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本报记者 王蕾 摄

  •   为了省运会开幕式的电力供应与保障,太原供电公司用16天的时间完成了1个半月的工作量——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让人叹为观止的灯光舞美吗?还记得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灯光秀吗?而让这一切如此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最主要的保障就是——电。8月8日,山西省第十五次运动会开幕式将在省体育中心举行,这也是我省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开幕式表演。开幕式的电力供应与保障工作,是整个省运会保电工作的重中之重,国网太原供电公司为此在背后下足了力气,用16天的时间完成了1个半月的工作量。
      7月19日,当记者在省体育中心见到谢锡梁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从容。
      谢锡梁是省运会配套供电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7月3日,他接到为省运会开幕式供电的任务。当他们来到现场后发现,这个工程的合理工期应该是一个半月。“省运会是全省的文化体育盛事,我们按公司领导要求,将项目施工作为政治任务,7月10日开幕式所用各种大型设备进场时就要将临时用电输送进去,7月20日开幕式就将正式彩排,正式电力供送完成。这十几天的时间里还包括设备的到货期,时间上的要求让工程‘难上加难’。”谢锡梁说。
      “公司集合供应、营销、生产等多专业力量,不到3天的时间所有设备全部进场。”谢锡梁告诉记者,为了不耽误10日和20日两个工程节点,他们最多派了10个班组、200余名工人进场,24小时三班倒连夜工作。最难的时候甚至没有倒班,200多人同时工作,终于抢得宝贵的时间。
      谈起工程最难的部分,项目经理董杰回忆说,还应该是往体育场顶部环绕一圈的“马道”上送电缆的时候。走进体育场内,董杰指着头顶40多米高的“马道”告诉记者,电缆不能在地上拖拽,只能由工人们抱着往上面运送,“最重的电缆是五芯185的,1米就有20多斤重。工人们只能每隔两米安排一个人,一共几十个人抱着往上运。”
      眼下正是最热的“三伏天”,即使在有空调的配电室中采访,没几分钟记者额头上就渗出汗珠。而工人们很多时候都是头顶烈日在户外作业,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印象中过去办一台晚会,有灯光和音响就差不多了,但现在声、光、电、威亚、LED屏等各种大型设备一起工作,对电力供应要求增加了很多。“2011年建成的山西体育中心,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红灯笼’体育场,近年来举办过不少文艺演出,但像此次省运会开幕式这样大规模的还是第一次,因此电力负荷紧张,尤其是低压配电设施需进一步优化。”谢锡梁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开幕式导演组的彩排情况也不确定,有时候原本定好的配电分支箱因为现场节目的变化也要改变位置,在不断的变化中,最终新增了55个配电分支箱,16个低压配电柜,增加了近1倍的用电负荷,这个负荷应对未来将举行的二青会开幕式也完全没问题。
      董杰告诉记者,为了不破坏体育中心原有建筑物设施,新增加的这些电缆纷纷走桥架、上竖井,“我们的架设原则是在最短距离下‘能绕就绕’,这样才能保持整体的秩序和美观。”
      16天,15公里低压电缆,70多台配电柜,200多米电缆桥架……这些数字正印证了太原市委宣传部部长张璐所言:“供电公司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记者7月20日发稿前,开幕式彩排人员已正式进场,900多平方米的LED软幕显示大屏、1500多个功能各异的照明设备、456支音响设备均运转正常。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7-24期

    • 第2018-07-23期

    • 第2018-07-22期

    • 第2018-07-21期

    • 第2018-07-20期

    • 第2018-07-19期

    • 第2018-07-18期

    • 第2018-07-17期

    • 第2018-07-16期

    • 第2018-07-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