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不仅有比较稳定的工资,还有保险。虽然平时的工作有点忙,但是挺满足的,也想好好为村民们提供公共卫生等一些医疗服务。”运城市盐湖区的村医小王如是说。
“根据我们医疗集团章程,实行区乡村的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打破编制限制,将村医们通过招聘考试纳入集团管理,改变了他们的身份,实现了他们几代赤脚医生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盐湖区医疗集团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参考现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待遇规定,新招聘的村医全部按员级(十三级)待遇落实薪酬工资,即月工资3200元,同时给其办理职工养老保险。根据人社局规定,养老保险每月单位缴纳部分为工资的20%,即640元/月,由集团统一支出。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村医的积极性,群众的服务需求得到了保障。”
运城盐湖区的做法只是我省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体制上找出路,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我省3701万的总人口中,县域人口占比达到了70%以上。“新医改以来,全省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独立设置,利益相争、人才‘虹吸’时有发生,最基层卫生人员仍十分匮乏,基层首诊难、下转病人难、上下联动难,怎么办?”省卫生计生委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从体制改革上找出路,全省范围内实施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重大改革,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作为“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之一,全省119个县在推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中,体制上破旧立新,实现了三个突破:首先是改革办医体制。成立县(市、区)医院管委会,由县长担任主任,医管委办公室设在县卫生计生局,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府办医、管医职责,集中到医管委履行。
重塑管理体制。打破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相互独立格局,将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一个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所属单位法人资格保留,隶属调整为医疗集团管理,简政放权,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构建“三医联动”体制。将医疗服务价格调价权下放到县级,实行价格动态调整;将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医疗集团,按照“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实行“总额预算、按月预拨、年终结算”管理,结余资金40%用于发展业务,60%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县域药品供应保障实行目录、议价、采购、配送、结算“五统一”管理,实现药品同品同规同质同价。
机制上精准施策,创新管理模式
在全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中,我省创新监管模式。赋予医疗集团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收入分配、运营管理自主权。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工奖惩和财政补助、医保偿付、薪酬总量挂钩。在运行机制上,我省各医疗集团成立人事、财务、信息等6个管理中心和医学影像、临床检验、消毒供应等6个业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提高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在人员管理上,各医疗集团取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行政级别,集团对人员编制实行统一管理、使用、调配,所需适宜人才自主招聘,核准备案。全省统一为集团招聘人才,出台优惠政策。
创新薪酬分配上,按照“两个允许”,绩效工资总量提升5倍,由医疗集团自主分配。
信息化服务上,医疗集团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医疗、预防保健、医疗保险、签约服务、分级诊疗等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化助力“六统一”管理。
在纵向医联体帮扶上,各医疗集团采取“六定”即定单位、定责任、定目标、定任务、定考核、定待遇;“三同步”即行政管理、医疗技术、护理管理派驻帮扶措施,做实做强三级医院纵向医联体,实现三级医院对县级医疗集团帮扶的全覆盖。
短短两年时间,实现点上突破、面上覆盖
“这项改革从2016年试点,2017年10月全省119个县级医疗集团全部挂牌运行,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实现了点上突破、面上覆盖。”省卫生计生委的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这项改革步入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深化阶段。有媒体评价我省一体化改革创造了县域综合医改的‘山西模式’。”
从全省24个重点监测县情况来分析,我们正在进行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实现了医卫、卫计、医养“三融合”。集团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把过去分离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有机整合并融合。全省34788名村级计生专干60%以上参与签约服务团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医养结合试点,为群众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奠定了好的基础。
实现了签约服务、预防为主、健康扶贫“三促进”。促进县乡村“1+1+X”签约团队服务模式落了地,作为“一家人”,利益同向、目标同向。城乡居民签约率达50.4%,重点人群达66.5%。乡村医生技术有了上级支撑、待遇有了集团保证,服务更有积极性,形成县域分级诊疗新格局,县级医院下转患者同比增长112.2%。促进预防为主落了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5.6%,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7.4%、78%。促进健康扶贫政策落了地,“组团式”医疗精准帮扶在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并全部建立远程诊疗系统。
实现了基层服务量、服务能力、群众满意率“三提升”,群众负担“三下降”。基层医疗服务量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平均80%以上,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增长8%和5.7%。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医疗集团共下派医疗专家6073人次,培训基层人员24295人次,为乡镇卫生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55项,投入设备473台件。今年5月举办了全省县级医疗集团人才专场招聘大会,现场达成聘用意向1747人,打破了基层招人难的困局。群众满意率提升到85%以上。县级医院门急诊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4.3%,自付比例同比下降6.2%,家门口就医,群众看病的间接成本明显下降。
实现了“五转变”。县委书记、县长由宏观领导向争当医改“施工队长”转变,医疗行为由粗放式医疗服务向节约型健康管理转变,健康管理由医卫分散式服务向整体式、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卫生人才流动由向上“虹吸”向人才下沉、服务基层的方向转变,群众看病习惯由直接往上跑找专家向找家庭医生问个明白的诊疗行为转变。
说起下一步,这位负责人信心满满,我省将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改革的体制机制,真正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