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欢快有趣,长笛美妙的声音有时如山鸣谷应般产生回响,有时如潺潺流水般绵绵不绝。
7月26日晚,中北大学和山西省音乐家协会长笛学会联合邀请旅法长笛演奏家王伟在山西广播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清脆悦耳、清远悠扬的笛声让现场的观众深深陶醉。
旅法长笛音乐家王伟用自己的音乐道路告诉大家——唯有坚持才能成就自己。
因为热爱所以不断追求
王伟的夫人侯娟是地道的太原人,两人相识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那时是1990年。两人从1995年开始合作,侯娟弹钢琴,王伟吹长笛。
2000年,王伟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毕业季,获得第二届中国全国长笛比赛第二名(第一名空缺),王伟说起这次获奖还是很兴奋,“那次比赛前,我们国家已经十几年没有举行过这样的比赛,关注度极高。”
2001年,王伟获中国首界青少年艺术大赛长笛专业组金奖。同年与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竖琴首席伊萨贝拉在北京合作演出,并录制发行现场版演出VCD和CD“秋日私语”。也是在这一年,王伟入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在所有人看来,王伟的日子安稳了,但是王伟的心却并不安稳。半年之后,在与乐团最后签约时刻,王伟听从大学导师王永新教授的建议,决定选择出国继续深造,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这一次,他的选择是法国。
追求卓越的路很难却很值得
之所以选择法国,是因为这个浪漫的国度是世界长笛圣地。
2003年,王伟和妻子侯娟赴法国深造。初到法国,语言不通,没人认识,以前在国内所有的荣誉都化为零,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
“那个年代出国留学和现在不一样,我们也有家庭资助,但不会给太多的钱,所以出国之前已经做好吃苦的准备;此外,出国前我的老师也给我打了预防针,说我这个水平在国内是前三,出去就不一定了。到了法国我发现还真是这样。”王伟说。
最初在法国的日子,王伟夫妇二人,一边学习语言,一边跟老师学习音乐。生活虽然清苦,但是也逐渐学会了享受孤独。王伟说:“家里资助的和我们攒下来的钱很快就快要花完了,我必须要勤工俭学,其实我也想去洗盘子,但是因为没有经验,连洗盘子这样的工作都找不到。”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年才有所改观。所幸王伟夫妇在巴黎也遇到很多贵人,王功荣先生、周勤龄女士对于王伟帮助持续了十几年。
为了能赶得上法国长笛演奏水平,王伟也更加勤奋学习,他曾经同时在三所音乐学院上课,倘佯在音乐的海洋里,享受着日新月异的进步。王伟先后师从法国长笛教育家、巴黎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阿赫多先生,世界著名长笛独奏家、前巴黎歌剧院、巴伐利亚广播乐团长笛首席佛豪芒日先生,法国著名长笛家、法国大巴黎管弦乐团长笛首席瓦哈仕先生。
这些名家的教授让王伟受益匪浅。王伟2005年荣获巴黎贝朗国际音乐比赛长笛组最高荣誉奖;2006年获第8届西班牙贝尼道姆国际长笛比赛第一名;2008年获巴黎雷奥普·贝朗国际音乐比赛室内乐组并列第一名;2010年以第一名全票通过获得法国凡尔赛国立音乐学院大师班文凭。
推广家庭音乐会这种形式
王伟说,真正在法国的生活步入正轨,大概是在2008年,跟社会接触的多了,有了朋友,事业上也有了一些机会。他多次受邀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厅为各国使节演出,也多次受邀参加巴黎联合国多元文化节音乐会。在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王伟还受邀与法国长笛大师拉里奥在法国埃特雷希合作演出。同年受邀参加日内瓦SIGEF国际论坛,与华裔钢琴家周勤龄女士携手演绎长笛版“梁祝”大受欢迎。至2015年起每年受邀法国法兰西岛国际竖琴节与顶尖的国际音乐家在一起合作,受益匪浅。
因其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和造诣以及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2010年法国巴黎市政府为王伟先生颁发特殊人才居留。王伟现任法中古典音乐发展交流会主席、巴黎威薇音乐文化中心校长。
即使是现在在音乐上已经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王伟还是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职业音乐独奏家,“职业音乐家很难顾及家庭,我暂时还做不出这样的“牺牲”,还是很喜欢全家在一起的感觉。”现在有两个女儿的王伟说。
王伟的大女儿叫王天勤,今年12岁,受父母的影响,小女孩四岁开始弹琴,今年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CRR de Paris),也成了一位音乐人。王伟说,我现在做家庭音乐会的推广工作,这样全家就能在一起的时光多一些,我这个梦想可以慢慢开始实现了。
说起音乐教育,王伟认为做音乐就是要喜欢,要成为专业音乐家一定要对音乐有非常的热爱,尽量地去掉功名心,专心在音乐本身。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坚持演奏音乐、坚持分享音乐,就算最后得到的成绩不如人意,但这个美妙的过程就是音乐家最大的回报。
本报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