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会员卡:让消费者总在纠结的“套路”

  •   办卡时好话说尽,退卡时却各种推脱——
      “您办张卡吗?充1000元打85折,充2000元打65折。”这套“说辞”,相信每一个消费者都曾遇到过,无论是理发店,还是健身馆,会员卡成为不少商家招揽客户的利器。但是,只要办了卡,消费者立刻从主动变为被动:钱花不完挺难受,想要退卡不容易,商家跑路更心烦……伴随会员卡的预付机制而来的隐患显而易见,广大消费者该如何保证自己不落入不良商家的“套路”?

    案例:会员卡变成“糟心卡”


      “卡我都没用过,想不明白为啥不能退。”近日,家住太原西矿街的刘女士向记者反映,称她前段时间在迎泽西大街附近的一家游泳馆花1500元办了一张1年期的会员卡,“卡办好后没几天,我有问题想咨询顾问,发现对方的手机号码已经停机,另一位业务员的电话也打不通。”这种情况让刘女士觉得这家游泳馆有点“不靠谱”。结果第二天她前去要求退卡时,却遭到拒绝。
      “他们说这都是特价卡,不退不换,还说办卡时签的合同里有注明不退不换,我不知道这种注明是不是合理。”刘女士告诉记者,对方表示办卡后会把会员资料录入系统,录入后就不能改。如果实在不要了要转给其他人,需交纳200元转卡费。
      无独有偶,太原市民齐女士最近也遇到了类似的糟心事。齐女士曾以1499元一张的价格在太原市永乐苑附近的一家健身馆办了两张双年卡,消费了半年时,健身馆说场地租期到了要换地方,并承诺会为自身换址和装修的时间负责,为会员延期两个月。等到装修好了,齐女士去了那家店才发现店名换了,老板也换了。前台告知齐女士她的卡无法在店内消费,但是可以去太原国际能源中心附近的一家健身店使用。但当齐女士来到这家店后,又被告知他们为原来健身店换卡的时限只有一个月,过期就不管了。
      为了两张没有消费完的会员卡,身心俱疲的齐女士前前后后跑了好几次,最后却依然没能解决问题。“我实在没精力跟他们纠缠了,自认倒霉吧。”齐女士无奈地说。
      记者采访中发现,炎炎夏日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淡季,为了吸引顾客,不少商家推出特价优惠的产品吸引顾客办理会员卡。在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8年1月发布的《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与刘女士、齐女士类似的经历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象:预付模式监管存漏洞


      事实上,会员卡应该如何规范管理,并非没有规章制度可遵循。早在2012年9月,商务部便公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中,对于预付卡的备案、发行、资金管理等方面均有相应规定。如《办法》第三章第十四条中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公示或向购卡人提供用卡章程,并应购卡人要求签订购卡协议。而章程和购卡协议应包括退卡方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纠纷处理原则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然而该《办法》试行多年后,仍有为数不少的商家,并不清楚预付模式是“有人管”的。
      “我们有财务软件可以管理会员,但你说的《办法》没听说过。”在太原兴华北街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的裴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居民区,来他家的消费者多是熟客,大多也办了“会员卡”。最初,裴先生将会员的充值信息记在纸上,弄成了一本本资料夹。最近两年,他的理发店也用上了“电子化办公”,所有会员数据都放到了电脑中。不过,裴先生也承认,办卡的消费者不少,但从没有签订过什么合同,“就是往卡里充值,充得多折扣大”。
      一家儿童早教机构的负责人则坦言,对于商家而言,预付卡能够迅速回笼资金,有利于企业很快站稳脚跟,但直接把企业跑路等违规行为与预付卡挂钩的行为他不认同:“我们这都有营业执照的,跑路也能查。”与此同时,这位负责人也坦言,《办法》中对预付资金虽有管理要求,但实际执行难度很大:“说预付卡不允许投资买股票,这怎么去查我遵守不遵守呢?说到底还是靠自律。”

    说法:需按合同内容执行


      山西新晋界律师事务所的马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与消费者明确约定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内容。
      马律师认为,一般商家和顾客签订服务合同,合同应该约定服务的门店以及能否转店、转让他人等。如果合同约定了不能转让他人使用,或者转让时需要转让费等,因为顾客在合同上签字了,就得依据合同履行。“不过,如果消费者认为其中存在霸王条款的内容,依然可以向消协投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马律师说。
      对此,省消协工作人员表示,案例中齐女士在办理健身中心会员卡时,只要按店方要求预存或缴纳了相关费用并由店方提供了相关服务,消费者与店方之间的合同关系就已成立。健身中心的经营主体发生变化时,原经营者应与新的经营者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包括会员权利的承继问题。
      此外,省消协还提醒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要提高防范意识,在办卡前要“摸底”,甄别其规模、设施及口碑,最好选择连锁性强、品牌度高的店面办理。了解消费卡的使用范围、期限、功能、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特别要关注商家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约定。关注商家的经营状况,注意保留消费凭证,如合同、协议、发票等,遇到纠纷时及时与商家沟通,必要时可向12315申诉。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02期

    • 第2018-08-01期

    • 第2018-07-31期

    • 第2018-07-30期

    • 第2018-07-29期

    • 第2018-07-28期

    • 第2018-07-27期

    • 第2018-07-26期

    • 第2018-07-25期

    • 第2018-07-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