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陶醉在优美的乐曲中时,当你惊叹演奏者的技艺时,也许你根本不会想到,有一个不为人重视的职业,在为演奏家的精彩演出“保驾护航”。他既不是演奏技巧的授予者,也不是乐器的制造者,而是乐器的调律师。
马志发就是这样一位调琴师,经他手调的琴数不胜数,调完琴之后,美妙的钢琴曲在演奏者的指尖缓缓流淌时,是马志发最幸福的时候。
马志发在音乐教学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当初,老马在太原师范学校任教时,看到身边许多老年人购置钢琴为退休生活添乐趣,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钢琴保养和维修知识,也不懂得弹一段时间后钢琴需调律,以保持良好的演奏性能。热心的老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4年,他刚办完退休手续,就背起几十斤重的调律工具包,骑上电动车,风尘仆仆穿行于老年人活动点,义务为老年钢琴爱好者当起了调律师。
老马善调律,还源自于他幼年时在村里就对乐器情有独钟。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根本顾不上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他全靠自己的悟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每逢村里唱戏,他独自跑到台后看人家伴奏,自己暗记在心,回家模仿、琢磨。6岁时,他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来价格便宜的笛子、二胡等,有时借来别人的板胡、扬琴,聪明的他琢磨几天也就能照谱吹拉了。上初中后,他已经学会了十几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法,并且在学校举办的器乐表演中屡屡获奖。参加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直接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调律专业班,后来他又参加了美国斯坦威钢琴厂调律大师福兰兹·莫尔先生的讲学活动,在实践中将中美修调技术融为一体,被评为国家八级调律师。
老马调律从不畏难。曹丽娜十几年前买了一架钢琴,但因工作忙一直没顾上学琴。退休后,因为有了空闲,便想重弹旧琴。但哪知这么多年闲置的旧琴不仅音色偏失,且有几个琴键都不发音,一两次的调律不能调到完全正音,否则有可能损坏钢琴的零部件。找了几位调律师,都不合适。无奈之中,她找见了马志发。老马二话没说,上门摊开工具就为其修理。其间,老马根据气温、湿度等变化,不厌其烦地多次上门修理,耐心地拨弦调试,一干就是两三个钟头。在老马的努力下,这架旧琴重新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有一次,太原市青年宫组织了一场钢琴音乐会,老马被邀请去当钢琴的“保健医生”。由于下雨,从各家抽调的十几台钢琴于前一天晚上9时多才搬进了演奏现场。为了使搬动后的钢琴音律达到国家标准,需要对它们调律定音。这时离第二天开演的时间仅剩下十几个小时了。时间紧、任务重,夜间场地的灯光又不利于操作,而且连夜工作,对于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的确是一个考验。可是老马硬是让人打着手电,插卸扳手,听辨谐音,工作流程一样不少。终于到第二天早晨,离音乐会开场只差一个多小时的时候,老马大汗淋漓地向组委会报告:“调律完毕,请验收!”立即,十几位琴主对钢琴进行了试奏。结果,所有钢琴音律全部合格。琴主们握着老马的手连声说:“辛苦你了,谢谢!”当琴主们纷纷凑份子要感谢老马时,老马连忙摆手,他说自己也是老年人,老年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事业。
马志发还是位晋剧戏迷。为了让他所在社区的老年朋友们活跃起来,在太原市群众艺术馆的指导下,2013年,老马带领一帮子老戏迷们组建了群星晋剧团,他当团长。这个民间组织的领导实实在在是为社团和戏迷服务的,老马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才能和在乐曲方面的敏感性,将群星晋剧团搞得红红火火,每年的“庆重阳”义务表演、送戏到养老院……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社团成立五年来,在社会上和省城晋剧界也有了很大的影响力,老马功不可没。
老马对于钢琴音色的追求,是一个先用心,再用耳,再用心的过程。
老马对于人生音色的追求,是一个付出努力并收获快乐的过程。
王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