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分级诊疗落地见效
本报太原8月20日讯(记者 姚凡)今天,记者从太原市医改办获悉,太原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医疗机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分级诊疗落地见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据了解,去年7月1日,太原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并完成8类2138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标志着实行了60多年的“以药补医”旧机制在该市彻底终结,“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去年,太原市城乡医保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实现了“六统一”管理。实行预拨公立医院基本医疗保险周转金制度,减轻了医院资金周转压力,达到医、患、保三方共赢的目的,并推行以按病种支付为主,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种方式为辅的复合付费方式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市在改革中创新医保支付方式,由各县(市、区)医疗集团与市医保签署协议,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制度,结余医疗收入可用于激励医务人员和集团发展。积极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水平,对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县医疗集团)绩效工资总量控制在当地无收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5倍之内。
太原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106.79万,同比增长3.31%;县域内就诊率63.7%,同比增长17.44%;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2.4%,同比增长2.74%;门急诊次均费用258.99元,同比下降9.74%;药占比27.23%,同比下降5.8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太原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