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会太原的南大门,清徐县不仅把“文化名城、醋都葡乡”文化名片成功远播,在大发展格局下,通过“一河两中心”城镇发展框架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格局破题新发展,构建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做强传统优势,确定了一个双百目标,到2020年,醋产业实现产量过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探索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在县域范围内188个村中选定了一些示范试点进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打好转型发展主动仗,构建“一河两中心”“一体两翼”格局
“去年,清徐县在应对外部挑战、解决发展的重大问题过程中,确立了‘一河两中心’城镇发展框架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格局。今年是转型项目建设年,清徐县谋划项目120项,总投资14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2项,年度计划投资96亿元;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共15项,年度计划投资1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2项,年度计划投资25亿元;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类项目31项,年度计划投资40亿元……我们正在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清徐’。”县委书记王琳玉娓娓道来。
近年来,清徐县实施创新驱动,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王琳玉说:“眼下,清徐县的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有机遇也有挑战。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重大转型项目推进较慢、新兴产业储备不足等,都是清徐县面临的挑战。”
围绕这些问题,清徐县确立了“一河两中心”城镇化发展框架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格局。“一河两中心”以汾河为中轴、河西以县城为中心、河东以徐沟为副中心,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一体两翼”是河东围绕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萧河产业园区、河西围绕清徐经济开发区双翼齐振,通过构建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在高端要素集聚中增强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做强“醋都葡乡”延伸产业链
金秋时节,清徐的葡萄熟了,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透过丛丛绿叶向人们展开笑颜。8月16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来到田间地头,享受秋收硕果带来的乐趣,感受亲近自然的悠闲和惬意。
清徐县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导,素有醋都、葡乡的美誉。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这为清徐县做大做强醋都葡乡特色文化品牌指明了发展方向。“醋和葡萄是清徐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要把它们做大做强。清徐县确定了一个双百目标,到2020年,醋产业实现产量过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县长王剑峰说道。清徐县年产食醋60万吨左右,生产方向目前以调味品行业为主。目前,清徐县一方面对醋企业进行整合,实现集聚效应达到新发展。另一方面,在原有调味品和饮品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市场、组织研发,向保健品、日化品领域迈进。
在发展农业方面,目前,清徐县种植6万亩葡萄,60多个品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将挖掘葡萄品种,推进反季节种植葡萄,通过结构农业的调整,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引进一些葡果深加工企业,让葡萄产业链延展下去。
王剑峰说:“现在,清徐县坚持‘增葡果、增杂粮’。‘增杂粮’的重点是增高粱,为食醋提供第一原材料。‘增葡果’就是要发挥清徐县葡萄的优势,扩大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上市的周期和时间。”
谋划乡村振兴战略图,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盈盈……”8月15日,在清徐县马峪乡的葡峰山庄,数百名群众自发组织在郭兰英的歌声中载歌载舞。回首望去,绿浪翻滚,漫山遍野的葡萄树随风摇曳生姿。“现在乡村建设越来越美丽,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参加跳舞的张翠霞满脸幸福。
作为太原市的一个近郊县,清徐县有广阔的农村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清徐县按照“产业支撑、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原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王琳玉说:“清徐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结构农业、品牌农业、景观农业、优势农业,力争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打响‘醋都、葡乡、菜园子’品牌。”
今年2月,太原市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清徐县抓住机遇,以打造“文化名城、醋都葡乡”为抓手,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王剑峰说:“清徐县在县域范围内188个村中选定了一些示范试点进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目前,清徐县确定了4个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重点村,综合施策建设连片设施蔬菜、面食文化园、食醋绿色循环产业、文物保护、智慧社区等重点项目。与此同时,还将发展醋都小镇、全域旅游、设施果蔬等特色产业,推进垃圾治理、污水处置、厕所革命,打造符合太原省会形象的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王剑峰说:“作为一个区域的支撑和灵魂,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清徐经济和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
本报记者 王雁 姚凡 通讯员 吴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