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西红柿变身农民“致富果”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脚下的方山县北武当镇新民村,只见集中连片,进入采摘期的一株株西红柿苗上结满了红果子,前来订货的蔬菜经销商纷至沓来。
  基地里,村民穿行田间,采摘、搬运;农贸交易市场里称重、装车……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新民村生态植被优越,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栽培高品质果蔬。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改田造地、兴修水利、科学种植、精选良种,按“龙头带动、项目扶持、规模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以西红柿、豆角、青椒等为主的现代蔬菜产业基地。
  来自吕梁学院、担任新民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的王福平告诉记者:“今年,全村共发展蔬菜280余亩。其中,西红柿150余亩、豆角20余亩、青椒40余亩,各类果蔬长势良好,棚里的西红柿预计可产1万多斤,露天的可产9000斤左右。目前,汾阳、离石等地的客商通过和村里的农民经纪人联系,定时来农贸市场拉货,果蔬供不应求。”
  “今年我种了西红柿2.5亩、豆角1.5亩、青椒1.5亩,每天把果蔬运到村里的农贸市场就行了。以前村里没有农贸市场时,果蔬每天起早贪黑给离石的农贸市场送,一天也只能睡两个多小时,实在累得够呛。今年每天休息六七个小时,也一点不误事,已经挣了两万多元了,估计再挣两万多元不成问题。”新民村60岁的薛玉平乐呵呵地说。
  “这边的果蔬长势喜人,绿色健康,价格合理,值得长期合作。”来自汾阳市的李贵元说,“以前拉果蔬一般去山东、临汾等地,去一趟开支就得2000多元,现在来方山拉果蔬连500元也用不了,而且拉回去的果蔬每天都是一抢而空。”
  新民村党支部书记杜补恩告诉记者:“新民村小型农贸交易市场投资60万元,资金50万元是县里的扶贫资金,10万元是第一书记扶贫经费;修建农贸交易市场是为了解决新民、暖泉会、庙底、阳湾等村400多亩果蔬销售成本高的问题;管理模式是村委主任为总负责,负责对外联络、日常后勤管理和经营活动;监事组由支部书记、村民代表和信用代表组成,负责财务监督、民主决策。该市场的运营预估一年可为菜农节约销售成本5万元,为村集体创收5.6万元。”
  “如今,新民村‘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向红转身’的现代高效生态西红柿产业正在形成。全村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生态蔬菜’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新民村村委会主任李宝宝这样和记者说。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肖继旺 张文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26期

  • 第2018-08-25期

  • 第2018-08-24期

  • 第2018-08-23期

  • 第2018-08-22期

  • 第2018-08-21期

  • 第2018-08-20期

  • 第2018-08-19期

  • 第2018-08-18期

  • 第2018-08-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