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脱贫后的宝峰寨村建起了产业园

  初秋时节,走进浑源县西留乡宝峰寨村,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黄花加工厂工人正忙着晒干新采下的黄花,养牛大户老梁精心喂养新引进的牛畜,小杂粮加工厂即将上马生产……一个要素聚集的乡村发展平台初步建成,宝峰寨人走出一条以扶贫产业园为引领的致富新天地。
  宝峰寨村于2017年底整村脱贫。脱贫后,如何保证村里脱贫户收入持续增加,脱贫状况不反弹,大同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长张和和说,要确保不返贫就得有产业,工作队从宝峰寨村的村情出发,制定了建设产业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改变全村以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让更多的脱贫户从中受益。
  在宝峰寨村扶贫产业园,年创收20多万元的养殖业越办越红火,200多头牛、100头驴、150多只羊……刚刚卖掉的50头牛,让前期投资的村民分到了靠养牛得来的红利。恒宝养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军说:“养牛让村民看到了希望,2016年就有几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的方式,买上两三头牛让我帮他们饲养。现在,已发展到40多户了,他们或是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或是把自家的牛放置到这里,年终进行分红。”
  “黄花种植是园区今年新上的一个项目,成效初显。2017年初,工作队联合村委从原来的大同县引进黄花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鼓励村民规模化生产,并且以每户2亩的种苗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如今,230多亩的黄花长势喜人,90多户村民即将受益。”驻村第一书记孙盛说。
  走黄花深加工之路,增加附加值,是宝峰寨园区的一大亮点。走进园区黄花加工厂,刚建好的黄花烘干车间正有序烘干黄花。孙盛说,日加工2500斤的八间黄花烘干房,足可解决本村,以及周边村民黄花再加工难题。
  村民孟祖昌说:“村里建成的黄花加工厂,彻底解决了大家晾晒黄花的难题,再不用担心天阴下雨,黄花干不了的问题了。”同时,园区内的小杂粮加工厂加工车间、包装车间为村里的小杂粮走向大市场提供了大舞台。
  如今,随着产业的兴旺发展,宝峰寨村人幸福指数大大提高。日间照料中心、别墅式洗浴中心等村里福利配套设施的建成,让全村村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而园区内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创办,则进一步丰富了宝峰寨人的精神世界。

本报记者 翁剑 通讯员 安兴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27期

  • 第2018-08-26期

  • 第2018-08-25期

  • 第2018-08-24期

  • 第2018-08-23期

  • 第2018-08-22期

  • 第2018-08-21期

  • 第2018-08-20期

  • 第2018-08-19期

  • 第2018-08-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