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历史悠久,相传4300年前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尧建都于此,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美誉。
尧都区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地处汾河平原核心地带,是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全区总面积1304平方公里,总人口100多万,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区和临汾市唯一市辖区。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出生于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帝尧定都平阳之后,开启并推进了以农耕为主的上古文明。帝尧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人类的进步;设立“诽谤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兴办教育,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开启华夏文明史上“尧天舜日”美好时代。华夏民族一直将帝尧尊崇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和中国国祖。
尧都堪称“华表诞生地”“华人故乡”,享有“五千年中华文明地标”之美誉,遗存有丰富完整的尧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在大阳镇北郊村遗存有尧帝陵,世称“神林”,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墓中最为巍峨高大。现有赤龙壁、牌楼、唐尧桥、墓表、山门、戏台、看楼、牌坊、献殿、碑亭、碑廊、陵寝、雍熙堂、鼓楼、丹朱祠、娥英祠、昭明堂、钟楼等景观。在民间流传着葬尧、帝尧嫁女、教子丹朱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在临汾城南有尧庙,为纪念古帝唐尧所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94平方米,是一座集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是中华儿女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民间俗称“三圣庙”。主要景观有广运殿、虞舜殿、大禹殿、寝宫、尧典壁廊、尧字壁廊、祭祖堂、仪门、钟楼、鼓楼、尧井,以及“龙凤之脉”、文物雕塑等。尧庙镇伊村相传是帝尧出生之地,现存有帝尧古居,景区内留有明朝万历年间所立的帝尧茅茨土阶碑等遗迹,并于近年修复了尧帝祠、祭农坛、赤龙潭、牌坊、尧井等景观。古时,伊村曾建有一座高大的古式牌楼,上书“帝尧故里”四个大字。
在临汾市区西15公里处吕梁山脉的姑射山中,有仙洞沟风景名胜区,仙洞沟中有自然、人文景观48处。相传,帝尧曾于此访贤,邂逅鹿仙女一见钟情,并在洞中成婚,成婚当晚对面三座山峰发出耀眼白光,恰似三支花烛,“洞房花烛”典故由此源起。
几千年来,华夏子民敬仰尧帝,祭祀活动经久不衰。据史料记载,从西晋开始,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在尧的出生地(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伊村),民间一直自发举行祭尧活动;自唐朝以来,每年正月初一在尧庙、清明节在尧帝陵均要举行祭祀活动,并一直流传至今。
近二十年来,临汾市尧都区依托深厚的尧文化资源,传承与弘扬并举,挖掘与培育并重,着力推进传统文化与优质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先后投资20亿元,对尧庙、华门、尧陵、帝尧古居等景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核一带两翼三园”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使“华夏第一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6月11日,正值农历四月二十八,系帝尧诞辰之日,在尧帝陵景区祭祀广场隆重举行了2018首届全球华人祭拜尧帝大典。其中有专家学者方队、港澳台方队、百家宗亲方队、百家商界精英方队、百家旅行社方队、百家媒体方队及社会各界群众万余人参加祭拜活动。
祭拜大典高潮部分在乐舞告祭环节,乐舞告祭由《序礼》《大章》《花祭》《龙祭》四个主题舞段组成,为“单舞章联珠结构”,是祭拜尧帝大典中最重要的环节,延承汉唐乐舞祭祀尧帝之礼制形态,将《礼记》中的礼仪和祭祀舞蹈中“八佾舞”“傩舞”等单元素,融入今人对“中华第一祭典”的现代解读和文化诠释,礼的恢弘庄严、仪的大气磅礴、舞的华美多彩、蹈的行云流水,表现出尧帝以文德治天下、造福万世的高天厚德。
2018首届全球华人祭拜尧帝大典,充分展示了尧文化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不凡的当代价值,展示了尧都良好形象和美好发展前景,搭起了让尧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尧都的平台,奏响了尧都儿女传承帝尧遗风,谱写尧都发展崭新华章的最强音。
本报记者 靳淑琴 通讯员 李永秀 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