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媒体竞争激烈,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读者意识,精品意识,不重视提高新闻质量和报纸品质,就会坐以待毙。报社加强每天的评报工作,已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我们的评报实践和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
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制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所在的山西经济日报社本着“以提高内容生产力,坚持内容为王,做优报道,做精报纸,做大报社品牌影响力”的战略目标,近几年来,对采编系统推行了《采编考核办法》、《见报作品质量评定标准》、《报纸差错责任追究与奖罚办法》等若干制度,对每天的报纸评审工作有了基本的评判标准及强有力的依据,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结合评报组成员的建议,几经修订完善,又补充出台了《关于杜绝重稿问题的相关补充规定》,对专刊、专版的版面内容增加自采稿件条数的相关规定,现已形成一个合理规范的具有本报特色的采编考评体系。
完善的制度关键在于严格施行。在我们的稿件评审过程中,按照各项标准严格执行,使得记者编辑们在工作中更为严谨。其中,制度最初的推行中,对稿件字数的把控,是记者们在采写中常常被忽略的,为了改善只要稿子字数多,占的地方大就是好稿的认识误区,《见报作品质量评定标准》中对新闻稿件的字数有专门规定:一般消息不超过1000字,通讯类稿件不超过3000字,一般评论不超过1000字,评论员文章或社论不超过2000字,系列报道单篇不超过2000字。评报组对稿件超字的问题也一再提示,如果超字,绝对不予参与等级作品评选。例如本报记者采写的一篇关于楼市现状调查的稿件,采访细致,数据内容客观详实,评报组当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应列入较高等级,但仅仅就因超了6个字而未能参与等级作品评选,大家对此都感觉非常可惜。另外,对大型活动、会议报道的采写方式,记者们在采访中也一改从前一篇长篇消息了事的模式,在规定字数之内,运用消息、短评、图片、链接等组合方式报道,完整地表现新闻内容。由此,大家的版面意识明显提高,版面稿件条数得以增加,信息量更为丰富,对不同题材报道的能力轻松驾驭,使得报道有了层次,读起来更为轻松。
成立专职的评报机构评报是报纸质量管理的一环,只要找到自身实际的方法,就能发挥大的作用。为了避免评报不精、不细、流于形式,表扬多批评少的情况,报社领导对评报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专人负责,并由总编辑,值班总编,采编系统高级记者编辑,外聘业内专家组成的评报组。报社对评报组阅评后的报道有异议的,还建立了一套详细的复议制度。同时,评报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具体、细致的工作,牵动面广,工作量较大,要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评报才能井然有序,彰显功效,从而使评报工作走上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细致化。
在评报工作中,评报组成员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给稿件、版面质量评出等级,坚持每天上午集中意见,对当日报面的差错予以纠正,记者稿件、编辑版面进行评级,并逐一点评,经过大家审核一致通过后,下午由专人将每日评选结果标注于报面张贴至评报栏中,倾听大家意见。每天一上班,在评报栏前大家各抒己见,或圈或点,畅所欲言。
因评报组工作由专人专职负责,才会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大家有足够的精力仔细评报,也能静下心来发现一些细小、不推敲不容易发现的错误。使得编辑的责任心增加了,编辑在看完版面的情况下会仔细推敲语法和标题,报纸上的差错大幅减少。
提升采编人员业务水平评报中理论联系实际,谈经验,谈体会,找问题、提建议,促进记者养成认真细致的采访作风,易于形成业务探讨氛围。每天的报面评审情况都由专人梳理、归档,并在每周一的采编碰头会上将评报组对每天报道形式、采编质量、标题制作、栏目设置、图片运用、版面设计等加以点评,对那些属于人们的看点、亮点,新闻性和可读性强的,则加以肯定;而对那些应付式,不去挖掘新闻点和看点,或新闻性时效性差的报道,则毫不留情地加以剖析指出。另外,还特别针对报纸目前欠缺什么,现在读者需要什么,关注什么和如何加以策划等问题,及时地提出来让大家探讨,并将反馈意见记录下来,针对具体问题一一处理,进一步促进了记者编辑写好稿,编精品的意识,大大减少了差错率,提高了报纸质量。
同时,评报与评好稿、好版面的评选活动有机结合,使得采编人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记者编辑在稿件写采、版面布局上下功夫出精品,报社还设立总编辑奖,不定期对好产品给予奖励,形成了报社人人关心业务、探讨业务、钻研业务和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每天的评报栏是报社人气最旺的地方。许多采编人员都会到这里看评报情况,即使记者由于外出采访,不能亲自看到当天的评报,也要在家的记者将评报情况及时告知,让自己了解报纸的质量情况,要注意的问题。采访过程中记者常常深入基层,挖掘具有典型性的新闻题材,策划成系列报道,采写内容鲜活,使其更有深度及影响;对于焦点热点话题,提前进行策划,以专题形式消息+通讯+图片+短评组合报道,报道事实更具体细致,使版面具有冲击力的同时起到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办报水平。
评报工作做得怎样,对于报纸质量和采编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影响。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在抓报纸质量上下功夫,根据报社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法,用更多更好的措施鼓励记者编辑推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
任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