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在山西省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戎菊文,这个“山西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再见她,是随省卫生计生委走基层媒体团来到她工作的地方——山阴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当时,她正倚靠着双拐耐心地和患者交谈,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位脚踝骨折的病人。
说起自己,她对自己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并不后悔。1995年,她从山西长治医学院毕业之时,本科毕业生还是就业的“香饽饽”,他们绝大多数会选择在省城的大医院工作。“当时,我只是想为家乡医疗事业做点事,为故土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便果断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山阴县人民医院,这一待就是二十余年。
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二十多个年头里,她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时间竞速者”。
为改善救治水平,延长患者生命周期,造福当地百姓,2017年初,山阴县人民医院决定成立导管室,购置大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开展介入手术。
她作为山阴县介入诊疗第一人,被派遣到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专攻心血管介入。那时,女儿就读小学,母亲年迈患病,儿子临近高考。即便如此,她还是放弃家中的琐事,春节没过完就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因为她深知,医院需要她,患者更需要她。
就在戎菊文北京进修期间,医院紧锣密鼓地完成着导管室的建设工作,大批心血管疾病患者亟待介入手术。病情就是无声的命令,为了让患者早日得到救治,她开始了“京晋两地”的奔波。每次手术少则七八台,多则十几台。手术结束,脱下30斤重的铅衣时,她早已疲惫不堪,稍作歇息便又匆匆踏上回京的列车。
每次遇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尽早施救。为与死神抢夺一丝希望、帮患者争夺一线生机,无论何时她都要随时保持“待命”状态。
去年国庆节期间,73岁的李大爷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年纪大病情重,该怎么治疗值班医生犯了难,无奈之下他们紧急向她求助。接到病情汇报后,她果断取消陪孩子出行的计划,迅速赶来医院救治病人。“静脉溶栓、除颤仪除颤、补救PCI……”在她的亲自指导与操作下,危及患者生命的心梗罪犯血管被成功疏通,李大爷转危为安,在场医护人员为其竖起大拇指。
今年5月16日夜晚,在山阴县某煤矿务工的陕西籍57岁男子突发心梗,在工友的帮助下李某被紧急送入山阴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一听要住院,李某懵了,“我是外来打工的,身上只带了400元钱,在当地无亲无故,一下子交不出这么多住院费。”她连夜向院领导汇报并赶来医院,明确指示科室医护人员:救人要紧,别的先置之一边。她和其他医师立即为患者实施了静脉溶栓及补救PCI术,住院期间最大限度为患者减免部分医疗费用。李某成功获救后激动的热泪盈眶,大赞山阴县医院医护人员仁心仁术。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处在医院胸痛患者救治的第一线,无论昼夜、随叫随到是他们永远的口号。为了能在患者需要时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她索性将家搬在了紧挨医院的住宅楼上。
“以医院为家,为生命负责”是对她职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本报记者 贠娟绸 任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