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煤炭资源 显著提升矿井安全水平
本报吕梁9月16日讯(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李勤)9月13日,记者沿着蜿蜒的井下通道走下去,“110工法”的采煤工作面出现在眼前,柳林县下山峁煤矿矿长贺成龙介绍说,下山峁煤矿采用“110工法”后,仅9101工作面可多回收煤柱3.11万吨,价值约2146万元,巷道综合成本节约1089元/米。全矿井推广后,预计多回收煤炭41万吨,预期经济效益2.8亿元。
“110工法”简单点说就是1个工作面、1条巷道、0个煤柱,变被动“支”为主动“切”与“支”,使矿山压力变害为利。传统“121工法”:即“一面、两巷、一煤柱”的采煤工法,是目前国内煤矿采用最多、最成熟的工法,但是由于需要在每个开采面提前开通两条巷道,工作量巨大,最后每一个工作面还要留下一条煤柱不能开采。较传统“121工法”,“110工法”可以使矿井每开采一个工作面,既可以节省打一条巷道的成本,又能多回收一个保安煤柱的煤炭资源,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下山峁煤矿在吕梁算得上是一流煤矿了,但由于采用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121工法),资源回收率低、开采成本高、安全隐患多、地表环境破坏严重。柳林县每年被誉为“国宝”的4号主焦煤产量3500万吨,由于传统开采方法导致矿井采出率不足50%,造成的煤炭资源每年浪费高达3500万吨,价值210亿元。
“去年,我们成功引进中科院何满潮院士研发的‘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这项技术既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又能通过减少巷道掘进,显著提升矿井安全水平。同时,柳林还引进了何院士的‘地质灾害远程实时预警预报’和‘矿井地热能源利用’等科研成果,这些都是解决我县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非常珍贵的高新技术。下一步,我们还将在‘110工法’煤铝共采等领域,支持院士在柳林展开科研攻关,让更多更好的新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力争使柳林在能源技术革命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柳林县县长刘惠民对记者如是说。
9月4日,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揭牌,这将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无煤柱自成巷110/N00工法”等高新技术的重要示范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