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缮、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农产品网上销售增收……这几年,阳高县长城乡二十六村的好事一件接着一件。村民们说,第一书记高俊功不可没。
筑牢“大本营”。二十六村级活动场所由于年久失修,不同程度出现塌顶、漏雨等现象。阳高县龙泉工业园区服务中心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高俊积极向县民政部门争取资金10多万元,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修缮,并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处。
架好“攻坚桥”。二十六村到罗岭村一直以来要走过水路面,夏天发大水,冬天结厚冰,村民行路难,影响了农资及农产品的运送。针对这一情况,高俊协助乡政府筹集资金80万元,在二十六村到罗岭村的河道上新建桥梁一座,解决了群众多年来冬天出行难的问题。工程建设期间,用工优先雇用当地贫困户,架起了党群之间“攻坚桥”。
帮扶到人心。“是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打心底感谢共产党!”患了多年的股骨头坏死病得到医治的贫困户申玉明激动万分。在今年我省为贫困户推行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实行“三保险三救助”措施时,高俊征询老申的意愿,去大同市医院接受治疗。同时,争取园区一企业拿出3000元,积极为申玉明筹集了治疗费用。
今年,高俊利用工业园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把二十六村优质羊肉、胡麻油、土豆粉等特色土特产品放到平台上,一时间这些小杂粮、土特产销售供不应求。
尝到甜头的贫困户郭玉斌说:“以后咱们就多种些小杂粮,有了高书记帮咱销售农产品,咱们又多了一条脱贫增收的新门路。”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张建栋 史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