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闻从传播方式到采编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多出精品是不变的要求。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始终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钻研业务创新宣传,必须写出精品服务读者,下面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谈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政治坚定,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政治坚定,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笔者任职编辑岗位以来,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担任本单位新闻评论部负责人时,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笔者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持撰写编辑了“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评论共20论,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活动的重要学习参考。随后至今,在各阶段党的重要活动和本市历年“两会”、重大新闻期间,我都时刻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撰写了社论、系列评论和评论员文章,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受到市委、本单位领导的表扬和读者的欢迎。以实际行动模范地遵守了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我的体会,从事新闻专业工作首先要政治坚定,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刻苦钻研新闻业务才有动力,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才能有过硬的作风,抵制有偿新闻,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才能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更好地服务读者。
二、钻研业务,创新宣传适应新变化
笔者任职编辑17年,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2007年,此阶段正是传统媒体利用新技术发展的高峰阶段,也是笔者采写稿件,及时刊发,多篇稿件引起社会良好反响的阶段,这阶段笔者总结新闻采写规律,写出论文《从思维方式的比较认识新闻思维的特征》,对新闻写作规律不断钻研。第二阶段:2007年—2013年,此阶段正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冲击,传统媒体走网报融合发展探寻出路的阶段。这阶段笔者主持设计了新闻网架构,编制了网络新闻编审流程。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笔者单位设立新闻评论部,调往负责评论部工作,此阶段正是互联网在新闻时效性上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冲击,传统媒体开始注重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阶段。此阶段笔者深研评论写作,并从本单位选拔采编骨干培训,组建了本单位评论员队伍,组织策划编辑撰写了16个系列评论,共168论。每周主持评论员选题会,创新评论写作,涌现出多篇好的评论文章,评论工作多次受到本单位领导表扬。
习近平同志讲,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我们只有不断钻研业务,创新宣传,才能适应这个新变化。
三、多出精品,全心全意服务读者
新闻的质量高与低,决定着报纸的生命力。任职编辑期间,笔者努力钻研业务,熟悉业务,熟练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在写作手法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少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2007年新闻作品《晋茶诞生——山西种茶第一人陈厚民的故事》,就以翔实的种茶史料,生动朴实的语言风格,讲述了陈厚民第一个在山西种出茶叶的故事,当时就被网上网下多家媒体转载,如今10年过去了,陈厚民在晋南多个区县大面积种茶成功,也初步创出了“厚民晋茶”的品牌,今天还有多家网站在转载这篇新闻作品,这篇作品也获得当年“山西好新闻”一等奖。又如系列新闻作品《当爱心点燃爱心的时候》,就以多种新闻文体,追踪报道了一个学校师生救助一位尿毒症同学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为患病同学筹得换肾所需的数十万元捐款,这篇作品也获得当年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还有《75岁老人自费开办农民书屋》、《襄汾7名农村小学生拾金不昧》等新闻写的都是读者身边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却最能打动他们。新闻从业25年,本人有多篇新闻作品获得了“山西好新闻”从特等奖、一等奖到三等奖的各个奖项,文体也涉及了几乎所有新闻文体。如何才能写出好新闻?一句话:心里装着读者,才能写出好新闻。 (作者单位:临汾日报)
海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