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论坛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如何发展的思考

  今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2个年头。这22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用“飞速”来形容,技术手段的一再突破,内容服务创新的层出不穷,迅速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传统媒体,在这场变革中既主动承担革新者的角色,也被动地不断进行着变革。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媒体融合的一经提出,为这场变革指明了方向,但是落到实处如何执行,如何制定规则,才是能否成功融合的关键。
  谈到如何执行,如何制定规则,我们必须清楚什么叫媒体融合。媒体融合,从狭义来讲,就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这样的变革早在10年前就被很多媒体运用,比如报纸原版在线等,但这样的变革并没有为市场所接受,也没有更大范围地增加用户,变革的最终效果只是多了一种表现形式。
  而广义的真正的适合中国媒体发展的媒体融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媒体融合指明了方向,更为媒体融合提出了规则和执行方法。
  山西的媒体发展相对滞后,而今又面临这样的融合发展契机,如何变革,怎么能赶趟,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却无法忽视的问题。就这样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其一,我们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并改变一种认识。即,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一个分支或分机构,而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主体,是一个全新的媒体主平台。
  近几年,山西的传统媒体看到新媒体的蓬勃力量,看到融合势不可挡,所以设立部门建立团队投入资金引进技术来发展新媒体,但这些新媒体业务和原有传统媒体的业务联系互动的既少也不深入,仅仅是传统媒体业务的一个宣传新渠道,无论是从内容采编还是表现形式都依旧是延续传统媒体的思路,并没有着重考虑新媒体的内容需求和用户需求,这样的发展思路离融合还很远,离借新媒体之力发展还很远。
  时代的大背景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2013年,一半美国人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是互联网,通过报纸获取大部分新闻信息的比例已经不到30%,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缩小。《纽约时报》曾经的新闻霸主地位让它难以割舍报纸,而恰恰是这种传统思维限制了它再进一程。时代已经改变,媒体只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选项之一,而非全部。我们需要做的是,打破思维定势,主动革新自我,将新媒体发展作为发展的中轴,对现有资源、内容、平台、设备等打破原有格局,重组建立一个全新的媒体发展平台,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服务为根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其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最关键的并不在打通技术壁垒,而是改革体制机制,实现组织架构一体化。
  不仅要形成媒体资源、生产设备的有效整合,更重要的是人才队伍、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的统一配合,共享融通。只有做到了组织架构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从内容资源到人力资源的共融互通。真正的融合是,同一拨人做两件事,而不是两拨人做一件事。目前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好像一个四合院,一家一户,各买各的菜,各做各的饭。现在要做的是把每家每户的小灶改成大厨房,让大家汇集一堂,统一采购、分类加工、集中分发。否则,就很难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名副其实的媒体融合。
  与传统媒体的尴尬境地相比,商业网站的成功令人深思。它们不具备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既无传统媒体的一线新闻采访权,更无力量雄厚的专业采编队伍。但是,在传统媒体属下的网络媒体同时起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其快速灵活的信息传播力,还是可观的经济效益,都充分显示出商业网站的独特优势。而纵观这些年做的比较好的传统媒体旗下的网络媒体,也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正在走和商业网站相似的道路,尊重新媒体内容生产及经营方式的独特性,将之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媒体来对待。
  其三,媒体融合最终落到实处的应该是产品和服务,而产品、服务的最终作用体现在用户认可。所以,打破思维定势,以“用户至上”理念创新产品和服务是我们目前必做的功课。
  目前很多传统媒体仅仅停留在为用户提供新闻信息产品的初级阶段,为用户服务的功能十分有限,最终的结果导致用户的流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思维”,互联网只是媒介和平台。既然是一种思维,要想发挥价值,就需要与用户结合。以前是我们单向传播,做内容,做服务时,先定计划,定任务,先生产出来,用户喜不喜欢再说。现在是用户提前参与设计,我们在第一线倾听用户声音。互联网思维集中表现在了产品和服务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在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互联网时代,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向用户偏移。正在媒体融合的我们,更应该用互联网思维调整自身战略。我们需要做的这些产品和服务应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适应公众的阅读需求和习惯,适应市场的发展和考验。 (作者单位:山西新闻网)

王冬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9-22期

  • 第2018-09-21期

  • 第2018-09-20期

  • 第2018-09-19期

  • 第2018-09-18期

  • 第2018-09-17期

  • 第2018-09-16期

  • 第2018-09-15期

  • 第2018-09-14期

  • 第2018-09-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