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普查中,类似于水果店卖出一斤苹果这样的小事,我们都要记在国家的大账本上。”永济市中山社区居委会第一普查小区普查员王昭对记者说。
记者是在我省第九届统计开放日活动中遇到王昭的。为向社会大众宣传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宣传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9月19日-20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带领记者们来到永济市,参加了以“走进四经普、宣传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为主题的统计开放日活动。
普查工作细致入微
“你好,我们是中山社区的普查员,这是我们的证件。”
“你们好。”
“现在咱们国家正在进行第四次经济普查,需要填写一下您企业的信息,请问现在方便吗?”
“可以的,去我的办公室吧。”
在机电配套中小企业孵化园内的台州崔氏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永济分公司内,简单的问候和介绍后,普查员王昭和相晓慧开始使用PDA进行信息录入。记者注意到,需要录入和补充的有单位基本信息、所在地、联系电话、行业类别、登记注册类型、开业(成立)时间等十几项内容。
“设备上已有的是企业在注册登记时的一些信息,但由于这些并不是最近、最新的信息,有可能遇到企业法人变更、名称重复甚至单位没有了等情况,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新信息补充到设备里,为正式登记做准备。”相晓慧说。
记者了解到,“四经普”现在已经进入到清查摸底的阶段,今年12月31日将正式入户登记,明年4月份进行数据汇总。“随着时间的发展,底册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准确,但要保证准确无误,就需要普查员进行大量细致的工作。”永济市城东街道社区中心主任杨晋红告诉记者,他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基本上每星期都要到辖区各商铺企业内进行安全检查,遇到有安全隐患的会及时提醒店主,“因为时常联系,老百姓跟我们的普查员都可亲哩,这也为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奠定了基础。”杨晋红说。
摸清“家底”服务社会
为什么要开展经济普查?普查对象有哪些?普查数据怎么收集?
在永济市舜都广场的统计开放日活动现场,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展板,将那些看似有点高大上的统计问题和百姓生活联系起来,让普通的百姓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认识统计,了解统计数据背后的意义。
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此轮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透视。经济普查到底要查什么?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主要是全面调查全省二、三产业的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家底”,从中发现具体哪些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中长期发展制订发展规划,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以前不太清楚这个,刚带孩子打预防针回来看到这边在宣传,就过来了解了解,知道清楚了肯定对自己也有好处嘛。”永济市民李慧边向记者展示她领到的宣传页边说道。
永济市统计局局长相康表示,作为经济普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居民收支调查是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科学制定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而设置的法定国家统计调查项目。“这既是一项全面反映居民生活状况的重要民生调查,同时也会定期向社会发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等相关数据。希望受访居民能够理解入户调查的统计工作,积极配合,提供更真实准确的一手数据。”相康说。
改革巨变让人感叹
“数”说民生,“账”量小康。1978年至2017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1.4元提高到29132元,增长95.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0788元,增长105.2倍。
除了“四经普”的有关知识,活动现场还展现了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就。正如海报宣传的那样,每一个小小的数字背后,也折射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在民生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深刻变化。
1978年至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75元增加到18404元,增长339.2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91元增加到8424元,增长91.6倍。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32元增长到2016年的53705元,年均名义增长率高达12.4%。
一系列亮眼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彰显着三晋大地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让人感叹发展之快、进步之大的同时,也从另一角度感受到了经济普查的重要性:只有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心、重视经济普查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客观、全面、准确反映我省经济发展成果,才能为我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法律,各单位应积极配合普查员工作,如实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对拒绝或者妨碍普查机构、普查人员依法开展工作的行为,或虚报、瞒报、漏报清查资料的普查对象,将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被发布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本报记者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