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开,远山如黛,江水澄蓝。在充满民族风情的音乐中,众多身着“青花衣”的少女开始传统杂技“柔术”表演,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之间尽是无穷变幻,在舞美、灯光映衬下,呈现出“青花瓷韵”的效果。
10月11日、12日晚,由太原市广播电视台主办、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携手国内一流杂技演出团队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精心打造的大型杂技剧《炫彩中国——龙城“醉”美》在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上演,炫丽多彩的杂技与唯美写意的水墨融合在一起,为龙城观众献上了一场风光旖旎的别样演出。
水墨写意尽展东方神韵
大型杂技剧《炫彩中国——龙城“醉”美》由“春之蓝”“夏之竹”“秋之金”“冬之红”四幕组成,整台演出以“炫彩大美”为主题,以七彩“太阳鸟”为主线,用艺术精品谱写锦绣华章,在饱含四季变化的渲染中,用色彩述说独特的中国韵味,用杂技演绎浪漫的中国故事,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尽展中国特色多元的地域文化和醇厚浓郁的民族风情。
从“春之蓝”的诗情画意到“夏之竹”的竹林奇遇,从“秋之金”的人间巧艺到“冬之红”的风华国韵,四幕之间的无缝衔接由熊猫“原原”完成,作为中国的国宝、世界的萌宠,这一中国元素的加入,与剧中大自然的融合,呈现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与融洽。
整场演出突出四季瑰丽雄奇的色彩,充分调用多种现代舞台科技表现元素,集萃中华文化中多民族丰富精湛的艺术表演形式,实现了“继千年情怀 展炫彩中国”的大美境界。
发掘中国之美创新中国表达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中国杂技一直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排头兵”。
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是太原广播电视台旗下的艺术院团,是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院团、太原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前身太原市歌舞团、太原市杂技团均是具有50多年历史的文艺团体,足迹遍布世界各地70多个国家及地区,多次荣获全国杂技大赛“金狮奖”、“银狮奖”等多项文艺大奖。
如何将杂技金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是太原广播电视台“改革创新、建章立制”年,此次与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共同合作推出《炫彩中国》,也是太原歌舞杂技团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创新发展思路,为院团再上层楼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炫彩中国》创排期间,主创就统一意见,要在尊重杂技表演特点的情形下,尽最大的可能去发掘中国之美,创新中国表达。与传统杂技表演不同,该剧根据剧情把杂技技艺进行创新重组,将钻圈、蹬技、柔术、转碟、皮条、飞钹等经典杂技绝活巧妙地串联起来,其中更是融合了13个杂技绝活:包括国际上获奖的《高椅》《抖杠》等。是集艺术性、技艺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杂技演出不仅要凭借技巧来抓住观众的眼球,更要通过借助现代舞台技术来抓住观众的心灵。”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负责人马句如是说。
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虽然太原市是内陆省份的省会城市,但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和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双方精心打造的《炫彩中国》,定位却是国际市场。这台作品在创排期间就拿下了南美市场半年的商演订单,2019年1月正式开启赴南美洲的巡演之路。
目前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的很多杂技演员都是以外签的形式在国外驻场演出,有着丰富的国外演出经验。比如这次在《炫彩中国》中大放异彩的蓝世雄,他的杂技绝活是软钢丝,这个节目形式高雅、动作惊险,非常具有震撼力,表演者需要在离地1.5米,直径不到1厘米的软钢丝上表演。之前蓝世雄一直在国外演出,参演《炫彩中国》杂技剧才回国。
大型杂技剧《炫彩中国》的每一位主创人员付出的极大的心血和努力,也换来了业界极高的评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边发吉在看完首演之后说:“创作团队有活力,有创意,有新的尝试。创作中的大胆尝试,对中国的杂技晚会的创作有启示意义。”
边发吉主席还用六个字概括观后感受:好看,好听,好玩。他说,优秀的艺术作品就应该符合观赏者的审美标准和市场需求,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才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炫彩中国》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本报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