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改区的“五个一”新型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双创主体创新创业的成本;太谷县围绕“农谷”建设战略部署,推动功能农业研发高地、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平台建设;长治唯美诺双创科技园形成“创意+工厂”的双创新模式等成功典型为全省提供了复制推广的样本。10月9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山西分会场活动——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会在省城综改示范区召开。会上,山西综改示范区、大同市云冈区、太谷县、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代表就各自双创基地建设工作的成效经验、存在问题、意见建议进行了交流发言。
近年来,我省着力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双创已经成为我省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以及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我省明确提出要“推动双创上水平”,而抓好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抓手。
2017年以来,我省连续开展了两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共认定了27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其中区域类19个,包括开发区、转型综改示范区6个,县(市、区)13个,高校4个,企业4个。各示范基地按照建设方案,积极推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各示范基地围绕简政放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招才引智、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扶持政策,着力构建扶持双创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统计,目前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累计出台了各类双创扶持政策186条。各示范基地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撑,累计设立双创专项资金共计14.7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初创企业的成长发展。
截至8月底,各示范基地共有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75家(其中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9家),分别占到全省的39%和55.8%,省级及以上科技孵化器28家(国家级8家),分别占到全省的54.9%和61.5%;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9家,占全省33.5%。
截至目前,全省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000余项,技术合同交易额40.45亿元,科技成果产业化441项。各示范基地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4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46家。新增市场主体51490户,创客人数40791人,带动就业人数11.49万人。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以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双创模式和成功经验。下一步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从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速构建新生态、大力发展新产业、持续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着重发力。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