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 合

蹄疾步稳话转型

——平顺农商行三年转型实录

  扎根上党大地的平顺农商银行,正显露出崛起的新气象。
  三年来,这家原本不起眼的信用联社,在当地银监部门“以强带弱”改制模式的引领下,在“回归本源、下沉服务重心”监管政策的引领下,在危机和困境中,坚持支农宗旨,持续下沉服务重心,推行普惠金融,通过体制机制的全面转型,终于杀出重围,闯出一条新路。

业务转型:三个定位 夯基固本

  三年前的平顺信用联社,还是一个历史包袱沉重、发展滞后,在全市排名靠后的山区小社,资产规模小、思想封闭、发展后劲不足。如何改制不改初心,改名不改本色,更好地践行支农、支小、支实的宗旨,是银监部门对改制后的平顺农商行的基本要求,也是该行始终秉持的理念。
  为此,该行结合当地特殊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谋盘子、定调子、把方向,在无数次研讨、交流、磨合的基础上,笃定了“三个定位”,即朝着小而美的区域首选社区零售银行转型的战略定位;以零售业务为主线,以公司业务、资金业务为两翼,重点将资源向特色农业、特色行业、小微业务领域倾斜和聚力的业务发展定位;深耕农区、园区、社区和商区的客户定位。“三个定位”的出台为该行各项业务的全面转型指明了方向,夯实了基础。
  事实上,在“三个定位”的指引下,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平顺农商银行将业务重点放在了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上,致力于全方位地为城乡居民、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其中:该行在乡镇全面推广“阳光信贷”,积极支持农户种养殖项目、光伏项目、城乡个贷消费,投放公务员“工薪贷”、住房汽车按揭贷等,全面推进普惠金融。三年来,该行新增贷款户2300余户,新增涉农贷款63677.47万元。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该行加大对地方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推出扶贫贴息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免费为城际公交安装挥卡即付智慧设备,试点与电商等机构合作,升级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提供一揽子“金融+非金融”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行政村,有力助推了国家各项普惠政策在基层的落地。

管理转型:三条主线保发展定力

  业务的转型离不开管理的支撑,伴随着平顺农商行一次次华丽的转型,其背后是以“三条主线”为抓手的应势而为的管理突破。
  首先,是抓住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营销主线。三年来,该行通过持续推进“金融综合服务站——三农办贷中心——总行授信审批中心”三级授信体系的搭建,试点在神龙湾村建设首家综合金融服务站,逐步搭建完善的营销体系;通过开展全员营销,引导全员从被动办理业务,到主动进行服务流程规划,从“坐等客户”到主动邀约客户,从简单业务处理到客户资源深度挖掘,从“记账员”到“营销员”的角色变换,实现了客户的精准营销。
  其次,是抓住以机制建设为中心的精细化主线。通过优化股权、强化资本约束实现法人治理的精细化;通过经营中心、利润中心的打造实现组织架构的精细化;通过全面梳理业务发展流程、全面规范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员工等级化管理实现了内部管理的精细化。
  再者,是抓住以过程管理为中心的全面风控主线。紧扣中央将防范风险作为三大攻坚之首的政策高度,该行从全面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入手,建立健全覆盖全员、全业务、全类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

文化转型:三大功能 激活动力

  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三年来,平顺农商银行通过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度传承和创新升华,扩张企业文化引导力的功能;通过不断革新人才引进、选用、培养、激励机制,不断扩张人力资源驱动力的功能;通过拓渠道优服务、建强科技力量,不断扩张良好形象支撑力的功能。三大功能的扩张,不断激发了该行的内生动力、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年来,该行在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改革持续深入的新形势下,扎根本土,深耕地方,一路成长,一路蜕变,蹄急步稳,服务“三农”的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先后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省级文明单位、市级工人先锋号、“平顺县纳税大户”、“服务地方经济先进企业”荣誉称号,谱写了转型发展新篇章。

路娟 李书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0-24期

  • 第2018-10-23期

  • 第2018-10-22期

  • 第2018-10-21期

  • 第2018-10-20期

  • 第2018-10-19期

  • 第2018-10-18期

  • 第2018-10-17期

  • 第2018-10-16期

  • 第2018-10-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