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兵海,柳林县金家庄乡北辛安村的脱贫户。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院子里忙着晒谷穗。只见家里的三眼窑洞前脸都贴了白色的瓷砖,装饰得很是漂亮,窑洞内窗明几净亮堂温馨。在谈到脱贫过程和今后的打算时,老宋说,家里除了种地收入外,做豆腐每天能赚100多元,儿子参加护林每年能挣8000多元,总算账一年能收入4万多元。现在虽然是脱贫“摘帽”了,但不能就此满足,还得加把劲奔小康呢。
确实,宋兵海的想法也代表了广大脱贫农民的心声。记者走进吕梁山,深入柳林县和中阳县的乡村农户,耳闻目睹这里的人们在“摘帽”之后,并未停下增收的脚步,而是信心满满地努力着,一心想致富。
弓阳:四大产业促增收
中阳县车鸣峪乡弓阳移民新村,是由晋州营、王山底等7个自然村移民搬迁新建的村庄。记者走进村民乔三银家的时候,正赶上他在吃晚饭。只见桌上摆着油炸花生米、炒鸡蛋、炸小鱼,老乔喝着小酒,很是开心。老乔说,自己是单身,搬下山来后,住上了空气能地暖房子,生活条件好多了。而且自己现在有活干,搞公路养护每月能挣700元,作为五保户每年政府又给4000元,一年收入过万元,日子蛮好。
乔三银移民搬迁后有活干有钱赚,那其他村民怎么办?弓阳村村委会负责人郝继珍告诉记者,为了做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村里早已对脱贫后的致富问题做了规划。总体思路是“光伏+旅游”和“香菇+养牛”。
光伏产业。主要是依托山西耀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向弓阳租赁土地,通过土地租赁为村民赢得一份长达25年的稳定收益。
旅游产业。重点是利用弓阳村周边植被完好,自然风景优美,以及上顶山风景区、兵工洞旅游区、红军东征关上战斗遗址等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再把当地的莜麦、香菇、木耳、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做成美食,打造观、玩、吃、住一条龙特色乡村旅游。
香菇产业。本着与光伏产业同步发展的原则,建设绿色蔬菜大棚、香菇大棚60栋,建设8亩连体玻璃钢采摘大棚1栋,带动移民户大力发展食用菌,并提供就近就业岗位。
肉牛产业。则是充分依托已搬迁的自然村土地充裕的优势,建设大型育肥牛场,通过流转搬迁户的土地种植饲料玉米,把肉牛产业做大做强,实现移民户由农民到农工的转变,稳定持续增收。
白家塔:使出致富“组合拳”
记者走进柳林县高家沟乡白家塔村的车道沟农贸交易市场,首先看到的是一处颇有规模的新建筑群。高家沟乡党委书记白艳平说,这是充分发挥白家塔村地处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投资400多万元建设的占地面积67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这是白家塔村脱贫“摘帽”之后,为增强发展后劲,实现致富达小康作出的产业布局。
白艳平说,有了这个农贸市场,他们打算借此设立乡村集会和农村电商基地,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凭借这个平台销售出去,解决农民和市场对接困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市场培育一批农民经纪人,再吸纳一部分人就业,让人们有事做有钱赚。当然,这只是白家塔村使出的致富“组合拳”之一。
巩固劳务输出,稳定务工收入,这是“组合拳”之二,也是实现致富最重要的抓手。他们打算进一步搞好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外出务工增收致富。因为事实证明,这条道走得通效果好。比如村民白天兵和呼瑞珍夫妇,过去在村里挣不了几个钱,家里还住着几眼旧窑洞。后来夫妇俩到江苏打工后,一年就能挣8万元,如今日子好了,还建起了新瓦房。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搞好农牧业,这是“组合拳”之三。他们要继续发展绿色农业,以品质赢得收益;发展订单农业,确保农民稳定收入;发展牛羊养殖,增加畜牧收入。在此基础上,实施土地流转,建立千亩红枣采摘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增加留村务农村民的收入。
于家沟:布局旅游产业新发展
位于吕梁山腹地的于家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但这里却是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一代名臣于成龙的祖籍。至今,这里居住的还都是于氏后人,全村无一家外姓人。近年来,于家沟在脱贫攻坚中,新建了土豆加工厂,建立了100亩的马铃薯种子基地,500亩的药材基地,1600亩的核桃基地,并大力发展马铃薯和小杂粮种植等,终于使多年的贫困村成功“摘帽”。
然而,这里的人们没有脱贫即安,而是瞄准小康生活继续前行。71岁的于天胜,年事已高干不动体力活,大儿子又残疾,过去生活比较困难。在合作社帮扶、退耕还林、政府低保,三儿子参加护林挣钱等共同努力下,全家顺利脱贫。可是,看着村里人种植人参能挣钱,现在他琢磨着自己也拿出6亩地种人参,把日子过得富裕些。
不过,于家沟村委会对全村脱贫之后,发展什么后续产业,如何增收致富已有想法。村委主任于军告诉记者,他们的打算是:在发展好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下一步重点发展旅游产业,使之成为新型支柱产业。理由是,这里是一代廉吏于成龙的祖籍地,祖先在国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巨大的影响力,且留下了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将这一独有的资源开发出来,可以搞廉政文化研学游。同时,于家沟位于吕梁山深处,自然风景优美,附近散落着多座古庙寺院,特别是在于家沟到安国寺的途中,一路有100多种植物,山美树美花美。途中还有九龙山寺三层庙一座、三层虎园一座、悬棺墓两座、花岗岩奇石林,以及龙王塔等。将这些资源加以开发,可以搞自然风景游和宗教文化游,使旅游产业成为村民的“钱袋子”。
本报记者 魏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