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只有合力方能破解扶贫难题

  上周,有三条新闻都与扶贫有关,十分引人关注。
  一是已制定印发的《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在贫困人口集中地区建立连翘、黄芪、黄芩等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20万亩。在贫困县分批建设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6个,总面积15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每年支持贫困县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6000名。
  二是我省构建贫困村“五有”产业扶贫机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三是103名农业科技人员被选聘担任2018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县首席专家,将在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三大新闻相结合,表明我省正在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凝聚各种力量,力图精准扶贫,以消灭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但是,由于疾病等因素导致的返贫现象也普遍存在,加上余下的贫困户大部分处于深度贫困,这也决定了,此时,全国的脱贫攻坚都是要啃硬骨头、打硬仗。
  山西同样如此。在这一关键时期,让剩余的贫困户真正脱贫,就要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其中的路径之一就是产业扶贫,其关键是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选取最适合的扶贫项目,将其做成产业。
  此时发布的《行动方案》提出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工程等等,将原有的一些扶贫项目具体化。这些项目因为有相应的扶贫配套资金,相对而言,容易被贫困户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
  当然,要将这些项目做成产业,并做大做强,现有的“五有”产业扶贫机制相互支持自是必不可少。
  还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县首席专家更为关键。他们的“走马上任”,将会结合贫困地区特色优势扶贫产业的发展需求,帮助指导项目县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优势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方案和主推技术操作规程,遴选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品种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培训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主体,帮助解决当地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
  这样一来,必会加快扶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扶贫项目发挥最大化效益,从而实现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跨越到“造血”式扶贫开发,确保贫困户有持续收入,最终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

贠娟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1-04期

  • 第2018-11-03期

  • 第2018-11-02期

  • 第2018-11-01期

  • 第2018-10-31期

  • 第2018-10-30期

  • 第2018-10-29期

  • 第2018-10-28期

  • 第2018-10-27期

  • 第2018-10-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